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复习任务群3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3 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提能训练.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复习任务群3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3 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提能训练 2025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任务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文言文 分点 突破 解说
- 资源描述:
-
1、专题5 文言文阅读 分点突破3 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一、专项练习1判断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4分)(1)原文信息: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选项设置:“备非常”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2)原文信息: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选项设置:“今因其自决”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
2、义不相同。(3)原文信息: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节选自说苑正谏)选项设置:“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4)原文信息:桓公曰:“寡人有过,子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节选自说苑正谏)选项设置: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两者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立政之基,后用来指代国家。【答案】(1)正确。(参考译文: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汊口处在高处,在这里
3、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上看也非常方便,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辅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2)错误。“含义不相同”有误,两句中的“因”,都是介词,趁着。(参考译文:讨论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寻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通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暂时不进行堵塞,先观察水的流势;如果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其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一定会成功。)(3)正确。(参考译文:做臣子的之所以要刚正忠直迎着困难去劝谏他的君主,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纠正君主的过错,改正君主的失误。君主有过失,那是危国亡身的萌芽;看见君主有过失而不劝谏,是忽视君主的危亡。)
4、(4)正确。(参考译文:齐桓公说:“我有过错,幸亏您记住了它,这是国家的福气。如果不是您赐教,我几乎犯下大的罪过,使国家受辱。”) 2.判断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4分)(1)原文信息: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节选自说苑正谏)选项设置:“勿杀而谢之”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2)原文信息: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然
5、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节选自管子治国第四十八)选项设置:王,称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王”的用法和意思相同。(3)原文信息: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故舜一徙成邑,二徙成都,三徙成国。(节选自管子治国第四十八)选项设置:舜,传说中中国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与黄帝、颛顼、帝喾、尧合称“五帝”。(4)原文信息:代州都督张公谨上言突厥可取之状,以为“华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选项设置:比,意为“近来”,与项脊轩志中“比
6、去,以手阖门”中的“比”意思相同。【答案】(1)错误。此处“谢”为道歉,“多谢后世人”中“谢”为告诫。(参考译文:齐景公喜好用弋射禽鸟,派烛雏主管禽鸟但他却让禽鸟飞走了,齐景公大怒想要杀死烛雏。晏子于是把烛雏叫到齐景公的面前,列举他的罪过,说:“你为我们国君掌管禽鸟却让它们飞走了,这是第一重罪;让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重罪;让诸侯知道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看重禽鸟而轻贱士人,这是第三重罪。”晏子列举完烛雏的罪过,就请(景公)杀死他。齐景公说:“算了吧。”没有杀烛雏还向他道歉。)(2)正确。均为动词,统一天下,称王。(参考译文:从前,历代的君主,法度不一,号令不同,然而都能统一天下,
7、这是什么原因呢?必定是国富而粮多的缘故。国富粮多来源于农业,所以先代圣王都是重视农业的。)(3)正确。(参考译文: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所以,舜第一次率民迁徙发展农耕建成“邑”,第二次迁徙建成“都”,第三次迁徙建成“国”。)(4)错误。“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为等到,及。(参考译文:代州都督张公谨上奏称可取突厥而代之,认为“汉人早年到北方避乱,至此时人数较多,近来听说他们聚众武装,占据险要之地,大军出塞,自然内部响应。”) 3.判断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4分)(1)原文信息:颉利发兵攻突利,丁亥,突
8、利遣使来求救。上谋于大臣曰:“朕与突利为兄弟,有急不可不救。然颉利亦与之有盟,奈何?”兵部尚书杜如晦曰:“戎狄无信,终当负约,今不因其乱而取之,后悔无及。夫取乱侮亡,古之道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选项设置:戎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泛称为戎,北方的部族泛称为狄。文中泛指西北部少数民族。(2)原文信息:朕闻之,且喜且惧。何则?突厥衰则边境安矣,故喜。然朕或失道,它日亦将如突厥,能无惧乎!卿曹宜不惜苦谏,以辅朕之不逮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选项设置:曹,意为“辈,等”,与过秦论中“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的“属”同义。(3)原文信息:上谕曰:“浙江财赋地,自张鹏翮后,钱粮多蒙混,当秉公察核,
9、不亏帑,不累民。布政使为一省表率,尔清廉,属吏自皆守法。”申乔顿首谢曰:“臣蒙皇上特擢,不黾勉为好官,请置重典。”(节选自清史稿列传)选项设置:置,文中是处置。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的“置”也是这个意思。(4)原文信息: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选项设置:拔,指攻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相同。【答案】(1)正确。(参考译文:颉利可汗发兵攻打突利,丁亥(十一日),突利派人向大唐求援,太宗与大臣们谋划道:“朕与突利结为兄弟,他有急难我不能不救。然而颉利可汗也与我们订有盟约,怎么办呢?”兵部尚书杜如晦
10、说:“戎狄族不守信用,以后肯定要背约,现今如不趁其混乱而进攻,以后将后悔莫及。谋取混乱者,侵凌将亡之师,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道理。”)(2)正确。(参考译文:朕听到这个消息是又高兴又担心。为什么呢?突厥衰败则大唐边境即得安宁,所以高兴。然而朕若有过失,日后也会像突厥一样,能不担心忧虑吗?望你们直言苦谏,来帮助朕弥补不足。)(3)错误。“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置”解释为“放下,丢下”。(参考译文:皇帝说:“浙江是财赋要地,自上一任布政使张鹏翮离职后,钱粮大多蒙混不清,你一定要秉公察核,不亏损钱粮,不连累百姓。布政使是全省的表率,你清廉了,你手下的官吏们自然都秉公守法。”赵申乔叩头感谢说:“我
11、承蒙皇上的特别拔擢,如果不能勉力做个好官,就请皇上用严峻的刑法处置我。”)(4)错误。含义不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是超出、超过。(参考译文:三国的军队开到晋阳城下,战斗就打响了。三个月不能攻克晋阳,他们就散开军队把城包围起来,决晋阳之水来灌城。) 4.判断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4分)(1)原文信息:张孟谈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君曰:“何如?”对曰:“臣遇张孟谈于辕门之外,其志矜,其行高。”(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选项设置:矜,指骄傲,与促织中“翘然矜鸣”的“矜”意思相同。(2)原文信息:汉王谓陈平曰:
12、“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选项设置:诚,果真,如果确实,和屈原列传中“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中的“诚”意思不相同。(3)原文信息:四月,汉王请和。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选项设置:“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文中“太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
13、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4)原文信息:楚庄王伐郑,克之。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迎庄王,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天下之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弊邑,君如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唯君王之命。”(节选自新序杂事第四)选项设置: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答案】(1)正确。(参考译文:张孟谈拜见知伯出来,在辕门外遇见了知过。知过进去见知伯说:“韩、魏的君主恐怕要变卦。”知伯说:“为什么?”回答说:“我在辕门外遇到张孟谈,他的神情傲慢,走路脚抬得过高。”)(2)错误。都是“如果确实”的意思。(参考译文:汉王对陈平说:“现在天下纷乱,什么时候能安定呢?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82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