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3敕勒歌_语文S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 同步 教案 敕勒歌
- 资源描述:
-
1、3 敕勒歌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
2、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积累字词,了解乐府。“教书先生”恐怕是市
3、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
4、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3、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学情分析 来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本堂教学过程中,我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及游牧民族的生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本文的教学我还要注入新的元素,以此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教法:1、情境法播放草原歌曲,让学生放飞想象,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2、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北方人民对草原、对家乡的赞美、热爱之情。3、探究法赏析诗
5、歌的意境美、情感美。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难点: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4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设计:一、故事导入,以传说故事揭题。敕勒歌敕勒族人唱的民歌。二、初读诗歌,把握节奏韵律。古诗教学要以诵读为主,我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会学生诵出节奏,诵出音律,诵出感情,诵出诗意。 三、品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通过了解诗意,反复吟诵,想象画面,体会诗的意境。解决本堂课难点问题(“天似穹庐”)以简笔画的形式,将抽象难点直观化。四、播放音乐,感受敕勒族人民对家乡热爱之情。请学生扮演东魏士兵李敕勒,以“李敕勒”为引,将传说故事讲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河山
6、的情感。4.1.2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学生唱歌)孩子们,你们唱的可真好听,声如莺啼。看来,我们班的孩子应该非常喜欢唱歌,是不是? 生:是2、板书“歌”字。3、师:唱歌我是不行了,但是王老师特别会讲故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歌”的故事,好不好?生:好4、电子白板出示中国地图以及故事相关图片。故事内容:大约在1500多年前,统治我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双方打得你死我活,异常惨烈。但渐渐地东魏就要抵挡不住了,眼看就要败下阵来了,东魏举国上下都陷入了恐慌。这时,东魏有一名叫高欢的将领,这个人非常能干。有一天,他和他的手下大将们喝酒的时候,就教了一名叫斛律金的大
7、将一首歌,这首歌听上去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在歌声中,东魏士兵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此时的他们就置身在家乡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围绕在身边,年迈的母亲端来香浓的奶茶,心爱的姑娘正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翩翩起舞 5、(揭题)师:这首歌的魅力大不大呀?生:大师:想不想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生:想6、板书诗题:敕勒歌7、师:敕勒歌就是敕勒族人唱的民歌,谁来读读诗题?(“敕”是翘舌,“勒”是边音)8、师:大家猜一猜,听了这首歌之后的战争会是怎样的呢?到底是东魏胜利还是西魏胜利了呢?生各抒己见师:如果孩子们表现的好,我就将剩下的故事讲完,好不好?生:好设计意图:1、复习第一课课时生字难点“敕勒”,区
8、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2、加深学生对敕勒川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1.3初读课文,学习朗读方法。 古诗教学要以诵读为主,我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教会学生诵出节奏,诵出音律,诵出感情,诵出诗意。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学习诗歌朗诵方法。1、师:首先,请孩子们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多读几遍,要求本首诗歌至少读3次,特别要强调的是这首诗歌中有几个字词“陷阱”,请孩子们千万要小心,不要掉进去了,你觉得没问题就举手示意老师。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提点。3、出示课件,检测字词。4、出示全诗,学生自己感受诗意,把自己的理解朗读出来。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范读。6、师:刚才几位小小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秋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习题课件: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 中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现状分析 (共1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