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论述类文本主观题之论证特点.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课件 论述 文本 主观题 论证 特点
- 资源描述:
-
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前赠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论述类文本阅读课前赠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好题不厌百回做,举一反三子自知。-fly分析论证特点学习目标壹 考纲要求、设问方式贰例题引领、练习提升叁论证特点答题要点,规范作答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明确界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范围和考查目标: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试说明全解命题热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考查重点,并以简答题的形
2、式考查对重要概念、作者观点、文本论证特点的理解分析和行文思路的梳理。考 纲 要 求分析行文思路与论证特点2021新I卷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2020新I卷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2021新卷4.请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2022新I卷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2021新I卷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分析全部问法:1、材料一论证有什么(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析材料二论证的特点。分析某一方面的问法:1.论点是怎样提出的?2.论据有什么特点(类型:事实/道理;用
3、了什么论据论证了什么论点)3.论证的方式是什么(即论证角度:立论/驳论)4.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5.论证的语言有怎样的特色(手法/句式/用词)6.具体特征:论证的深入浅出、严密性、有说服力、深刻性逆向思维:通过答案,找答题要点。1.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1)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2)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3)论证语言准确严谨。运用程度、范围等限制词,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还采用了大量的数据与历史史实。2.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以设问开
4、篇,引发关注;采用先立后驳的论证方式,先.后.;论证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比如: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证法、举例论证法等等。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3.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先论述“是否保护”再论述“怎样保护”,递进式结构使论述深入。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有说服力;分类列举,使论述层次清晰。末段连续问句,启发人们思考。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第一段中列举了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和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论证了山水画中“情与景偕”的特点,第二段中举了李思训(传)江帆楼阁图和李昭道(传)明皇幸蜀图,来论证唐代山
5、水画对山水之美的渲染。语言上整散结合,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把文艺论文写得意趣盎然;引用古诗词,一方面有力地论证中心,另一方面也使文章呈现浓厚的文化底蕴。5.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采用驳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先驳后立,以驳为主。论证方法多样,综合采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本着解决现实问题的态度进行论述。具有国际视野,善于进行纵与横的比较。论述角度(立场):是指作者认识和处理文本中所论述的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换句话说就是站在谁的位置上论述的问题并持有的观点,是站在个人、社会角度,还是站在国家、民族角度;是站在过去的角度、现在的角度,还是未来的角度?是赞成
6、,还是反对?论 证 特 点 规 范 作 答输 入 标 题分点作答,顺序可以先谈切入方式,再谈论证结构或论证方法的特点,最后谈论证语言等特点。答题要呈现明确的角度(如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大的方面)、知识点(如驳论、对比论证等小的关键词),加以例证,表述力求清晰简洁。答题角度(结合学案完善笔记)1.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正反对比、相关比较)层进式、综合式2.论证方式:立论(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驳论(指出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再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立论驳论相结合,先破后立,先立后驳3.论述角度(立场):立足于,围绕话题,从某方面展开论述。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具有国际视野.4.论点提出:
7、(1)论点提出的角度是否准确、新颖、独到。(2)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标题旗帜鲜明,读者一目了然(注意小标题);开篇开门见山亮观点;设问开篇,提出论题,论证深刻。5.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有时文本从反面进行论证,但未必有正反对比,这时只答从反面论证即可)、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6.论证语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运用修辞,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通俗、口语化,幽默;简明、洗练、概括性强;句式(设问等)7.论据特点:新颖、典型、逻辑性强等。例证突出时:例证丰富/典型新颖,论证有力;以说理见长时:长于说理,逻辑严密。例题引领Part2学案补充篇子:11页二题科幻小说何
8、须在意“文学性”?思考:材料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
9、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论证思路第一段,设问开篇,引出话题,吸引读者第二段:从作者、科幻小说本身、读者角度探讨原因“有人说”“很多人认为”“从前怎么样”这样的表述很有可能是在立观点。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
10、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第三段从题材的角度探讨原因(分析问题)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蕨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
11、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第四段:承接上文科幻小说自有文学魅力,引出下文不能用已成惯性的文学性去评价科幻小说,并提出建议:要有变革精神,要重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解决问题)驳观点:用已成惯性的文学性去评价科幻小说是不妥的。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摘编自王峰科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