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新学习单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部编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15 自相矛盾 学习 教案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一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文章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人物的思维过程。自相矛盾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既夸自己的盾最坚固,又夸自己的矛最锋利,有人问他让他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却无法回答的故事。田忌赛马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发现众人的马脚力相当,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便建议田忌合理安排不同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从而使田忌在与齐威王的对阵中获胜的故事。跳水讲述了在一艘帆船上,船长的儿子在一只猴子的挑逗下一步步走上横木,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水,使孩子绝处逢生的故事
2、。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自相矛盾21.认识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3个字,会写20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3.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4.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田忌赛马2跳水2习作2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语文园地21.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2.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3.能仿照例句,写出自己关于时间很慢或时间很快的内
3、心体验。4.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5.初步了解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15自相矛盾1.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品词析句诵读感悟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
4、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板块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思维的火花始终在推动着世界的发展。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3页,仔细读读上面的文字,说说学习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时,我们要注意哪两点。生: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要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师:非常好。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之一。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可以
5、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效果。而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言警句等。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吧。生: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本第84页,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前的预习与思考,谈谈自己对课题的理解。生:课题中的“矛”是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用来进攻刺杀;“盾”是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课题“自相矛盾”指言行前后不一或互相抵触。结合注释可知课文选自韩非子难一。师:看来
6、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充分。刚才这位同学提到本文选自韩非子,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部著作吧。(指名读)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师从荀子。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和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曾建议韩王变法图强,但未被采纳。所著作品传到秦国,受到秦王的重视。板块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指名说。)1.认一认,读一读,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鬻盾吾弗能
7、应夫不可陷之盾生:“鬻盾”的“鬻”读y;“吾”读w;“弗能应”的“弗”读f;“夫不可陷之盾”的“夫”读f。师:很好。请大家齐读一遍这些字词。(学生齐读)师:“夫不可陷之盾”的“夫”是个多音字,它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可以用这个读音组什么词?生:“夫”另一个读音是f,可以组词“夫妻、夫人、农夫”。师: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课前预学单第3题的答案,做错的同学请及时订正。(同桌互查、订正。)师:字音大家都读准了,谁来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师:刚才他的朗读字音准确,却没有注意停顿。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一句,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生:我觉得他没有停顿好。这句话中的“夫”字放在句首,表示将
8、发议论,朗读时应在“夫”字后面稍作停顿。师:说得非常好!文言文在朗读时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会根据句意读好句子的停顿。下面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指名读)师:古文中连词较少,我们要学着根据句意进行停顿。第一个句子应该这样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物/莫能陷也。请同学们跟着我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很好。第二个句子比较长,注意断句停顿后应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请同学们再跟着我读一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试着
9、给整篇课文划分节奏。(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活动一:用“/”给课文划分节奏。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师:谁来根据你划分的节奏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师:嗯,看来你听得很认真。(出示答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出正确的停顿。(学生齐读)板块三运用方法,理解文意师:我们刚刚在梳理课文朗读停顿的过程中,有同学指出了“夫”字的意思和用法,你们是从哪里知道的?生:从课文旁边的注释知道的。师:借助
10、注释是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生: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文言文的大意。生: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猜测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我们知道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逐句释义,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活动二: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导学小贴士理解文言文。学习方法:A.看注释B.看组词C.看课文插图D.反复朗读E.联系上下文导学小贴士:当读到“誉”(字或句子)时,我是通过 E(填序号)的方法来理解的,这个字(句子)的意思是夸耀。(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活动二理解课文内容。)师:同学们都默
11、读完了,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借助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中的导学小贴士来说说下列加点字和句子的意思。(指名反馈)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2.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3.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其人弗能应也。5.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生:当读到“鬻”字时,我是通过看注释的方法来理解的,这个字的意思是“卖”。通过看课文插图,我知道“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是指“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师:很好,你通过看注释和插图理解了加点字和句子的意思。生:我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誉”字的。上文介绍这个人在卖盾和矛,下文写这个人“誉
12、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这个“誉”应该就是“夸耀”的意思。因为生活中卖东西的人,为了自己的东西好卖,都会不停地夸自己的东西很好。师:你不仅善于运用方法,还善于观察生活。是啊,我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也能帮助我们理解古文。请你完整地说一说第1句话的意思。生: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师:谁来说说其他句子?生:我是通过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利”字的,“利”的意思是“锋利”。第2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破。”生:我是通过看注释的方法来理解“或”字的,“或”的意思是“有的人”。第3句话的意思是“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