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牙鼓琴 21伯牙鼓琴课文解析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21 课文 解析 练习 2020 山东省 济宁市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 资源描述:
-
1、21伯牙鼓琴六年级上课文简介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作者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原文阅读
2、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 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心志,情志 泛指大山(一说泰山) 好啊伯牙弹琴,锺子期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巍峨的泰山,锺子期说:“好啊!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高大的样子 像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这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想着流水,锺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摔破 扯断锺子期死了,伯牙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 值得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注释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本
3、味。鼓:弹奏。听:倾听。志:心志,情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善哉:好啊。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绝:断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文意理解(1)伯牙鼓琴第1句写了什么?答:这一句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事件。(2)语段赏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赏析:伯牙鼓琴,借变幻的旋律表达自己的志向,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的欣赏水平同样高超,一听便能领悟。写伯牙的心智、钟子期
4、的语言,这样行文有变化,更能体现出两人的心意相通。(3)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答:“破琴绝弦”是伯牙的动作描写。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理解,她的心意再也无人能够明白,就用“破琴绝弦”来表达心中极度的痛苦和对钟子期深深的思念。赏析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584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