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_《无衣》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96238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695.9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无衣 教案 2023 2024 学年 职高 语文 新教材 同步 教学 讲堂 高教 基础 模块 上册
    资源描述:

    1、无衣一、教学目标1.读准诗歌字音、读对诗歌节奏的基础上,结合文本注释自主疏通诗歌大意。2.理解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及结构美,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重章叠唱的写作手法。3.领悟主人公的家国情怀,构建诗歌所蕴含的协作友爱、昂扬向上等精神与红色文化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有机联系,品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传达的精神美质所具有的普世性价值。三、教学难点:探究先秦诗歌与近现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联系与传承,领悟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精神与责任。四、教学方法:诵读发、点拨法、交流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文学常识填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为诗或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

    2、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易书礼春秋合为儒家“五经”,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因此被称为“诗经”。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合称“诗经六义”。2.复习诗经六义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所以“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京城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共有十五国风, 160 篇。雅:包括大雅和小雅,

    3、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31篇,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74篇,多讽刺之声,共 105篇。颂:即宗庙祭祀之乐,多为舞曲,音乐舒缓,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手法上多用“赋”“比”“兴”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如硕人写女子的美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 q,齿如瓠h犀,螓q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4、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如关雎伐檀。(二)诗歌鉴赏1.诗歌介绍无衣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诗经大量的战争题材作品中,秦风无衣以“似简不简、似重不重”的独特艺术方式表达出昂扬向上、壮怀激烈的高亢境界受到“高评”。 2.创作背景无衣产生于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 771 年),因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大部分国土沦陷, 与周王室休戚相关的秦国亦危在旦夕。秦国军民在“王于兴师”的“战前集结号”中,一呼百应,展现出崇高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3.朗诵指

    5、导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两字一拍的发音,短促急迫;上扬的声调,带出昂扬的气势。字音的发声不可用拖音,因为这是“战前集结号”,不是抒情歌咏。4.解题准确理解“衣”。人类用衣服来取代兽皮树叶来遮身保暖,因此衣服也成为结束蒙昧野蛮开启文明的标志之一。而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衣服寄寓了多重情感,更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借助“字源”来理解)“衣”字可以泛指所有的服装,亦可以确指为上衣。5.思考:这首诗歌中的“衣”又该如何理解呢?细解“衣”“袍”古代富贵人在冬季所着乃是裘,只有

    6、普通人御寒所穿的才有袍,下层社会的贫苦人所穿的就是褐,秦国士兵御寒所穿的是袍,较一般人所穿的袍稍短,白天穿在身上,到了夜晚则可以当被子来用。“泽”补充:释名:“汗衣,近身受汗之衣也。诗谓之泽。作之用布六尺,裁足覆胸背。汗衣滋液,故谓之泽”。“裳”说文:“裙,下裳”。古代男女皆着裳。军人的战裳常常以皮革做衣料,即所谓“甲裳”。6.诗歌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

    7、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7.自读诗歌,你读出了诗歌主人公怎样的精神气质?8.拓展:衣食住行中,“衣”总在第一位,它向来不是简单的一件衣服,更是一种生活。你从“袍”“泽”“裳”中读出战士们怎样的生活?从外到内,从上至下,这是战时士兵必不可少的装备。风餐露宿中,借袍来积蓄仅有的温暖。在视为家常便饭的千里奔驰中,当热汗打湿时,他们需要靠泽来抵御渗骨的寒气。与敌人短兵相接中,奋不顾身的他们利用裳来抵御伤害。士兵们的生活中,总不会缺少恶劣的环境和危急的战情,时刻都被血汗裹挟着。思考:在苦寒的秦地,在残

    8、酷的战争中,“无衣”意味着什么呢?他或许会累死,会被冻死,会被杀死。这样的结果会不会在诗歌中出现呢?9.写作手法诗歌中重章叠唱的“同袍”“同泽”“同裳”,一唱三叹,让带有铠甲的战衣消减了冰冷,融入了灵性,在衣中不断加入袍泽深情。战场上刀枪无情,但你我不分彼此,从统一思想到统一行动,直至共抵外敌,此时,不仅“袍”、“泽”“裳”为你的“衣”,身为战友的我,也可以作为你的“衣”,生死相依的“衣”。无衣用几乎没有变化、实是仅变换几个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达到了表现动作进程及情感变化之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无衣的变换之词, 品读表现方式产生的影响力、震撼力与感染力。请同学划出变换之词,参考注释,选择

    9、一组解读所蕴情感。10.分析手法第一组:与子同袍 与子同泽 与子同裳袍:长袍,即今之斗篷;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裳:下衣, 此指 战裙。“袍、泽、裳”的变化, 是指从外袍到内衣、从上身到下身, 大家皆可共享。这种看似具体细化的表述,实是对三个不变的“与子同”的升华, 意在表达肝胆相照不分彼此、同患 难共生死。全诗三章均以“岂曰无衣”开头, 以“同袍、同泽、同裳”作答, 让战士在倍受感动中 激发更加超强的斗志。因为,此衣实是指“战衣”,是护身护命之衣!第二组:修我 戈矛修我 矛戟修我 甲兵“戈矛、矛戟、甲兵”三个词描写了从手拿的武器到身穿的防护,表明武装在 完备、防御在完善。这是从侧面

    10、衬托来者不善且力量强大,所以更要万众一心、勇猛应战, 方能克敌制胜。第三组: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既是指向共同之敌,也包含仇恨的情绪。第二章结句 “与子偕作”,“作”意为“起 (行动)”,意指“将与你同时行动,作好准备”。第三章结句 “与子偕行”,表明将奔赴前线了。从情绪的酝酿到高涨到爆发乃至要操戈而起,这既是行动的深化,更是情感的深化,从中不仅体现对并肩战友如同手足的深情,也是对脚下土地、对祖国的深情而“听从王命”,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11.小组讨论:同学们在代战士回答时,是否注意到诗作语言与结构的特点?无衣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重章,指整篇中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

    11、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词。叠句,指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常用于表现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重章叠句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12.小组探究 “修”能否改为“作(制造)”“买(购买)”?“岂曰无衣?”可以换成“我有衣服,与子同袍”吗?小结:因此,无衣中每一个字词都用得极其精确独到且不能替换。所以,变化的字词不能替换,不变的字词也不能替换。13.无衣之意为何不完全在“衣”?(三)诗歌主旨无衣以全文共60个字让我们见识了重章叠句艺术手法的美妙及语言文字的魅力;它借助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写尽了战友情、爱国情,展尽了大无畏精神。读这 60 个字,让人深深感受到其中摄魂入魄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永恒的主题,有国才有家,卫国才能更好地保家。无数中华好儿女正是怀此信念,戮力奋斗,勇往前行。总而言之,无衣的艺术特色成了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亮眼之宝,无衣精神更是在炎黄子孙口口相传中源远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_《无衣》教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6238.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评价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x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总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教学总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麻木不仁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麻木不仁的同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鹤立鸡群的同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鹤立鸡群的同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鹤立鸡群的同义词是什么 (2).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鹤立鸡群的同义词是什么 (2).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非常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非常的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梅花魂拓展积累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梅花魂拓展积累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阅读同义词替换的内容.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阅读同义词替换的内容.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阅读同义词替换大全.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阅读同义词替换大全.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听力的同义词替换有哪些类型.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听力的同义词替换有哪些类型.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听力同义词转换.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听力同义词转换.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同义词阅读技巧.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雅思同义词阅读技巧.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附近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附近的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月是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月是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阅读掌握同义词的重要性.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阅读掌握同义词的重要性.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阅读掌握同义词的重要性 (2).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阅读掌握同义词的重要性 (2).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闭关修炼同义词是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闭关修炼同义词是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遥远的同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遥远的同义词是什么.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遗憾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遗憾的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辞旧迎新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辞旧迎新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二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轻蔑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轻蔑的同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第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躲藏的同义词.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躲藏的同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同义词 贫困的同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同义词 贫困的同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