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古诗鉴赏(讲义 试题) -2023年一升二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9 古诗鉴赏讲义 试题 -2023年一升二语文暑假衔接课统编版 专题 09 古诗 鉴赏 讲义 试题 2023 年一升二 语文 暑假 衔接 统编
- 资源描述:
-
1、【暑假衔接课】专题10 古诗鉴赏古诗是我国最为璀璨的文化珍宝,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古诗大多是五言或七言古诗以及简单的古词,是小学经常会遇到的一项语文基本功考察题目。在一年级下学期主要学习了静夜思池上春晓赠汪伦等五言或七言古诗。结合语境,在理解、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有: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2.解诗题,知作者。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词句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4.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情趣。5.诵读古诗,加深理解。6.搜集古诗,开拓视野。7.一年级主要学习的古
2、诗。静夜思池上小池春晓赠汪伦寻隐者不遇画鸡从近年来小考题的命题来看,关于“古诗”的检测,试题类型较为灵活,考查重点侧重于对古诗的积累、理解、赏析和评价。这部分设题范围广泛,题型灵活,试题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抓好复习。二年级对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比一年级进一步提高,重点学习更难理解一点,道理更深刻,意义更深远一点的古诗文。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1.读准字音和节奏。2.了解背景,掌握有关古诗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3.理解字义、词义。4.理解、把握全诗意境,会默写古诗。5.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题
3、,能体会古诗所蕴涵的哲理题。6.诵读古诗,加深理解。7.搜集古诗,开拓视野。8.二年级上册主要学习的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敕勒歌梅花小儿垂钓江雪二年级对古诗的学习和运用比一年级难度更大一些。在掌握学习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理解古诗,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年级学习古诗文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整理如下图:一、常考题型一年级二年级1.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2.默写古诗,补充古诗。3.理解诗句字词和句子的意思。4.填写古诗名句题。1.有关古诗文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2.默
4、写古诗,补充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4.填写古诗文名句题。5.把相关古诗、作者及诗句连线。6.读诗句,想象画面。7.根据图画写诗句。8.体会古诗文所蕴涵的哲理题。二、真题演练1.(2023 江苏省 盐城市 一年级期末)看图,给图画配上古诗。 ,。,。 ,。,。2.(2023 四川省 眉山市 东坡区 一年级期末)阅读诗句,完成练习。静夜思唐 李白,疑似地上霜。,。(1)把古诗补充完整。(2) “举头”的意思是( )。低下头 抬起头(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思念家乡。 喜欢明月。(4)八月十五是家人团聚的节日,在上海工作的爸爸却不能回家。看着夜空中金黄的圆月,爸爸轻轻地朗诵着诗句
5、: , 。3.(2023 山东 济南市 槐荫区 一年级期末)阅读诗句,完成练习。小池泉眼,树阴。小荷,早有。(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池塘。A.春 B.夏 C.秋(3)“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意思是( )。A.我坐在水边的树阴下,看着水中的倒影。B.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和风的轻柔。(4)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A.泉水、树阴、小荷、蜻蜓 B.泉水、树阴、小荷、蝴蝶4.(2023 山东 聊城 开发区 一年级期末)补充古诗,完成填空。春晓唐 孟浩然 ,处处闻啼鸟。 , 。(1)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 (时间)的景色。(2)我从诗中可以知道作者听到了 ,看
6、到了 。(3)联系插图我想象到的画面是: 5.(2023 四川 绵竹地区 一年级期末)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诗句,再填空。小荷才露尖尖角(1)这句诗中“尖”用音序査字法查字典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査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2)“尖”在字典中的解释有: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感觉敏锐;声音高而细;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在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意思是( )。6.(2023 山东省 青岛市 黄岛区 一年级期末)看图默写古诗,再完成填空。 , 。 ,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3)后两句话的意思是: 。7.(2023 湖北省 武汉市
7、 江汉区 一年级期末)补充古诗,完成练习。小池宋 杨万里泉眼惜细流,树阴照水柔。才露尖尖角,蜻蜓立上头。(1)填空。(2)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来。(3)结合图画和诗句想象到的画面是 。(4)试着再写一首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8.(2023 河南省 洛阳市 栾川县 一年级期末)补充古诗,完成练习。静夜思床前明光,疑是地霜。举望明,低思故乡。(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3)这首诗表达了_之情。(4)这首诗的意思是 。9.(2023 河北省 衡水市 一年级期末)把古诗补充完整,完成练习。小池宋 杨万里泉眼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早有蜻蜓。(1)
8、从诗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用“ ”画出。(3)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的景象,从“ ”这个词就能看出来。(4)这首诗通过描写 景色,表达了诗人对 的热爱之情。(5)根据插图和古诗我想到的画面是: 一、基础训练。1.根据提示,把古诗补充完整。(1)春晓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夜来声,落知。(2)赠唐 乘舟将欲行,忽闻踏歌声。桃花潭水,送我情。2.把古诗补充完整,完成填空。静夜思唐 明月光,疑是地。在这首古诗中 看见了 想起了自己的 。从 , 两句诗中可以看出。3.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小池宋 杨万里 , 。小荷才露尖尖角, 。池上唐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 。 ,
9、。4.根据学过的古诗填空。(1) 明月 ,疑 霜。举头望明月, 。这是唐代诗人 写的静夜思(2)画鸡是 代唐寅写的,诗中描写鸡的样子的诗句是:“ 红冠 裁,满身 走将来。”(3)池上描绘了小娃 的情景,表现了 ,表达了诗人对孩童的 之情。(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一个“偷”字突出了小孩儿的 。(5)“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写出了 、 的样子。(5)这学期我学到了很多古诗,其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有: 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描写夏季景色的有:小荷才露 ,早有蜻蜓 。5.下面与右图有关的诗句是(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床前明月光,疑是
10、地上霜。 D.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6.看图,填诗句。 7.品读句子完成填空。(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一个“ ”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 。一个“ ”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 的情景。(3)“桃花潭水深 ,不及汪伦送 。”这首诗的作者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 ,我能默写其中的两句:“ , 。”8.写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不解藏踪迹,浮萍
11、一道开。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9.选择正确的答案。(1)我会用小池中的诗句描写右边图中的画面: , 。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我们学过的古诗 也是写这个季节的。依次填入上面横线中的正确答案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天 池上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春天 春晓(2)池上和小池这两首诗描绘的景色都是诗人在( )所见到的,而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3)下面与右图有关的诗句是(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B.桃花潭水深
12、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10.好朋友,手拉手。(1)池上 李白 满身雪白走将来小池 唐寅 低头思故乡画鸡 杨万里 浮萍一道开静夜思 白居易 泉眼无声惜细流(2)李白乘舟将欲行 低头思故乡夜来风雨声 言师采药去举头望明月 偷采白莲回松下问童子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娃撑小艇 满身雪白走将来小荷才露尖尖角 花落知多少头上红冠不用裁 忽闻岸上踏歌声二、提升训练1.背一背,写一写。(1)小撑小艇,偷采莲。不解藏踪迹,浮萍道。(2)松下,言师。只在,云深。(3)诗中有情:“举头望明月,。”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诗中有画:“夜来声,花落”描绘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20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