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将相和人教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18 新课
- 资源描述:
-
1、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复习教案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2、。“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胆怯、拒绝、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3、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
3、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板书课题:将相和)2、多媒体课件出示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并交流。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学习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要求:(1)独立朗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3)小组内交流并理解“诚意、绝口、失信、抵御、推辞、理屈、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等词语,扫清字词句的障碍。(4)组长领读生字词。(5)
4、小组内进行生字词检测:指读、抢读、说句子等。(6)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3、课件出示阅读思考:读了课文,你会发现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故事。你能为这三个故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吗?4、学生小组合作,划分三个故事所在的段落,并给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5、全班交流,师板书三个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走进经典故事,激活人物形象1、学生自主阅读“完璧归赵”,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学生小组内交流。(3)全班汇报。(赵王得到一件无价之宝和氏璧是起因;秦王得知后想骗取和氏璧,蔺相如巧妙周旋是经过;蔺相如认清秦王面目,秘密将和氏璧送
5、回赵国是结果。)2、精读“完璧归赵”,赏析人物形象。(1)秦王的言而无信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2)精读第6自然段,初步概括蔺相如的形象。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思考:从蔺相如的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勇有谋,能够处理好麻烦的人。)(3)精读趣演第8自然段,体会蔺相如的智慧。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第8自然段的内容。全班表演,奖励优秀者。师生共同总结人物个性。(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随机应变、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爱国的人。)(4)小组内合作学习第9自然段,体会蔺相如的智慧。组内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