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67).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飞向太空的航程
- 资源描述:
-
1、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三维目标1. 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2. 结合课文内容,试编写“中国航天大事记”。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神舟” 五号,进行话题的搜集和整理。4. 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5.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可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却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一神话变 成了现实。(学生兴趣被激发)【多媒体出示英雄杨利伟的图片】师图片中的英雄是哪位呢?生(大声)杨利伟。师他是干什么的呢?生民族英雄。(学生笑) 生我国第一位宇航员。生准确地说,他是我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宇航员。师 看来,大家
2、对时事都非常了解啊。不错,他是一位宇航员,更是一位英雄。他的成功凝聚着许多中国人民的期望和汗水。2003 年 10 月 15 日清晨的瞬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恒的骄傲和不朽的回忆。(学生的热情被点燃)师 下面,我们通过新闻报道飞向太空的航程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多媒体出现课题】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师 屈原曾经仰望浩渺宇宙发出天问,敦煌的飞天壁画诉说了中华儿女几千年的一个梦想,飞天是那么坚定的一个幻想,走进无数智者的梦境。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是一条怎样的漫 漫长路呢?请大家迅速阅读课文,给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编一份大事记。师经过快速的阅读,下面我们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他们
3、的进展。掌声有请。 小组代表谢谢大家的掌声。我们小组经过阅读筛选,觉得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编排是比较合适的。我们选用了表格的表现形式,请大家一边看我们组整理出来的表格,一边可以在课文中找相对应的句子,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师发言人的嘴可真厉害。小组代表从时间来看,我们找到的重要发展过程有:1.1957 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震撼。2.1958 年 5 月 17 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决心要“搞人造卫星”。同时,全国各地的科研所、科学家迅速行动起来并制定了计划。3.1960 年 2 月 19 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4.1970 年 4 月 24
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同时, 中国宇航员的选拔工作结束。5.1986 年 3 月,以邓小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批准了“863”计划,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6.1992 年 9 月 21 日,以江泽民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7.1999 年 11 月 20 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8.2000 年 1 月 9 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9.2002 年 3 月 25 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9 个月后,“神舟”四号发射成功。10.最为辉煌的时刻:20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
5、人飞船成功发射。师非常精彩, 非常精彩。整个信息筛选合理准确,发言人流利清楚,很有水平。让我们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师下面,我们通过录像片段再来重温一下这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发射的瞬间以及杨利伟返回地球的瞬间】师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上午 9 点整,“神舟”五号正式升空;9:33 分,飞船和地面的第一次通话实现;17 :04 分,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俯视我们美丽的地球;18:00 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联合国和中国国旗;次日,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从太空归来。师 已经载入史册的经典时刻,让我们重温了那一刻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和喜悦。人们看到了那历史瞬间的辉煌,但周建亮教授
6、告诉我们:“为了那一天,我们付出了很多。”联系 课文和你从课外获得的知识,说说哪些人“付出了很多”?付出了什么?生 是我们可爱的科学家,他们为之付出了智慧和心血。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生 是那些工程师,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梦想变成现实。如果给我一束鲜花,要送给发射现场的人,我会挑工程师的。我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神舟”四号发射时,只有 零下 38 度,一位技术人员为了扶住倾倒的仪器,伸出的手粘在上面,拿下来时已经血肉模糊。在“非典”时期,曾经有一位技术人员患病倒下,全部技术人员几百人进行隔离,但他 们通过电话和网络坚持进行工作,商讨技术方案,保证了“神舟”五号当年成功发射。师 我想起了作家魏巍
7、在抗美援朝的报告文学中说的一句话: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啊!生 我觉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譬如,在我们国家国力比较微弱的时候,毛主席就能以超常的魄力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此外,邓小平、江泽民他们也功不 可没。生我觉得大家还忘了一个人没有说,那就是我们的人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花了近十亿人民币,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这些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人民的血汗钱啊。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没有人民是不行的。“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学生大笑)师很好,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 要指出谁的功劳最大实在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说
8、,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成功是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人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人民梦想许久的飞天才能实现的主要 原因啊!师 作为一篇新闻报道,忠实地传递现场信息是它不容推卸的责任。本篇报道在报道载人飞船升天的这一事件中,还合理地将与之相关的信息展示出来,让我们在看飞船升天的同 时,也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我们来讨论一下,它是怎样实现的?生 我觉得这篇报道的手法运用比较有新意。“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在瞬间被所有的中国人知道了。因为现在的传媒那么发达,如电视现场直播等,让有心了解的人第一时间 都可以了解。如果第二天的报道仍和昨天一样,
9、那就没有什么特色了。所以,在安排结构上 作者动了脑筋,他把飞船发射作为线索,以“神舟”五号的发射为引子,借机回顾了中国的 航天史,让读者接受了更多的信息,最后,又以“神舟”五号的发射作为结束。这样,首位 都是最新消息,具有时效性,中间部分,合理地安排了相关的知识。整篇报道内容充实,结 构合理。(学生报以掌声)生我觉得课文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已经高度地概括了它要表达的内容了。“航程” 包括了一个过程,从起始以来的漫漫征程都是可以说的,所以在报道中,作者抓住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作为线索,将中国航天发展的简史表述出来。生 我补充一点。航程包括起点和终点,我们现在只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