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6:第11课 师说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6:第11课 师说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时 作业 26 11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11课师说 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D解析A项“不”通“否”。B项“生”通“性”。C项“受”通“授”。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位卑则足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的人;愚昧的人)C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答案B解析B项中加点的“圣”和“愚”不存在活用情况。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
2、亦远矣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D解析D项古今同义,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C项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顺承。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指知识和道理。B项代词,那,那些/语气副词,表感叹。C项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比”/语气助词,在句末表反问,译为“呢”。5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古人
3、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答案B解析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准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
4、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_”。(3)韩愈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5)韩愈在师说中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6)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7)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8)“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
5、“_,_”的观点是一致的。(9)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10)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11)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1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答案(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