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选课时教案:古诗三首1.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精选 课时 教案 古诗
- 资源描述:
-
1、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选课时教案:古诗三首121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
2、生字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3.背诵古诗出塞。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知诗人 解诗题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首)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
3、受古诗的语言美。】【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塞、秦、征、还”2.学习生字“塞、秦、征”指导书写: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
4、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
5、,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 秦汉)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三、悟诗情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一)感悟画面之悲。1.师范读诗句。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板书:明月关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2.指导读出感觉。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6、。(二)感悟人心之悲。1.从征人角度感悟。“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亲人)(2)补诗句:(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读出语气。(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