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试卷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无答案人教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试卷 20182018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期末 教学质量 检测 答案 新课
- 资源描述:
-
1、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
2、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六年级语文试卷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
3、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弹指一挥又到了期末,这份试卷为你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相信自己,用你的真诚和智慧为本学期画个精彩的感叹号!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一、我会拼,还会规范漂亮地写出词语来!(4分)to zu bo qin jun lin d go wng zhng jxing jich duqio hun
4、g rn d w二、我能用“ ”线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挫折(cu cu) 扁舟(bin pin) 北风怒号(ho ho)晶莹 (jn jn ) 阻挠 (lo no) 张冠李戴(un un)三、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没问题!(4分)( )耳欲聋 余音绕( ) 饱经风( ) 焦( )不安( )不经心 和蔼可( ) 自( )自受 独具( )心四、按要求,写词语,不难哟!(4分)“看”有多种,亲眼所见叫“目击”,上级察看叫“视察”你还知道的有:_、_;“别”也有多种,长久分别是“阔别”,暂时分别是“暂别”你还知道的有: _、_。 五、我有火眼金睛,能判断出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5、“”。(6分)1、残疾青年说:“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不是欺骗!有时候,善意的谎言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充满阳光。 ( )2、“外婆的心脏不太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两句话中“心脏”的意思相同。( )3、“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可以改变语序变为“世界文化遗产是长城。”( )4、“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是一个比喻句。 ( )六、句子练习,我能行!(14分)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9年诺贝尔奖,中国人怎能不感到自豪呢?(改为陈述句)2、201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我们激动万分。(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285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