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新课标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25 中华 崛起 读书人 新课
- 资源描述:
-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因此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
2、次清晰。12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志向的导火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少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具体表现。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水到渠成的解决学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设计理念】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以上能力的培养。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
3、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导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4、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等多种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思想感情。5、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导学课型】新授课。【导学重点】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导学难点】结合周恩来的见闻和时代背景,揣摩人物
4、内心世界,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导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恩来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导语:同学们,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也许,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的理想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假如现在老师问你: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是为什么而读书的?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呢?然而,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他12岁时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二、课中研讨: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点拨指导:(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