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1漂浮的山_西师大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 教学 反思 11 漂浮 师大
- 资源描述:
-
1、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1漂浮的山西师大版2019本周教学内容中,有一篇文章叫漂浮的山,在教学设计时,为了能达到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生字的教学,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领悟课文介绍了漂浮的山的几个方面,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了解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偏差,甚至个别目标根本未能达到。首先,开课时的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读“山”,并说自己见到的山的特点,几乎是一个无效问题,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原本想利用这一个问题引入课文主题,可是并没有多大作用,白白浪费了几分钟。其次,不善于根据课堂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当我刚刚板书完“
2、漂浮的山”的课题时,一个男同学文就马上回答:这“山”指的是冰山。可是我在组织同学们学习课文时,仍然根据教学设计抛出问题:认真读课文,思考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这不但没有体现抓教育契机的教育机智,根据课堂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而且还引起了一些负面作用,因为学生读课文时就缺乏了思考,以读感悟的实效性就会减弱。第三,没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前的设计是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了解“山”的几个方面的特点,可在实际的教学中,自己却成了课堂的主宰者。当我在让学生找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时,同学们听了我的朗读后回答不能上来,我就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引导和讲解,学生以读感悟的教学方法成了一句空话。第四,课堂上做了很多无用功。在学习“山”的身高时,我一次次的利用板书强调南、北极冰山最高高度90m、134m,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别厚达6倍、12倍而这些内容学生只要认真读课文后就能知道,我只需要做引导他们如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就行了,可是我没做。总之,这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都值得认真反思。在反思中,我已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的每一堂课,不管成功否,课后都应细细咀嚼,反思课堂的每一个小环节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培养敏捷的教育机智和课堂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