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朵杏花5 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朵杏花5 苏教版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第一 杏花
- 资源描述:
-
1、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梳理: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由生字构成的相关词语。2、能让学生在感悟文字的同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5、学习人物对话,抓住一组有提示语,一组没有提示语的特点,展开比较教学。6、补充阅读竺可桢的自然日记一书,进一步感受竺爷爷的科学研究精神。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感悟文字、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
2、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4. 品读文章中的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相关字词句段的课件。(2)为学生誊印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第一朵杏花一文后面附的补充阅读勤奋的竺可桢。2学生准备:(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2)阅读教师发下的勤奋的竺可桢,大致了解竺可桢的其人其事。(3)准备竺可桢的自然日记一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内外链接,引发期待1课前已经读过
3、了勤奋的竺可桢,请学生再次自由读该文,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说一句话。(课件出示:竺可桢是个_的人,他_。)2导入:课文第一朵杏花也是写竺可桢的,那么课文中的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呢?写的又是他的什么事呢?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竺爷爷是陌生的,如何向孩子介绍其人其事,靠老师的介绍是一种方法,直接、简单、省时,但印象模糊,索然无味。设计让学生用阅读文本的方法来体悟其人其事,虽然花时长一些,但体验深刻,而且,紧扣语文课堂“阅读”这个中心,体现出浓烈的语文特色,同时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表中的
4、生字,指名领读,提醒翘舌音“株”“皱”“掌”;多音字“曾”。(2)重点分析识记字形:“泛”右边是4笔,不要写成3笔;“仰”不要多写一撇;“掌”字上面部分不要和“学”字混淆;“皱”左右宽窄基本相同。(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朗读,相机理解:用换词法理解“顷刻间”“绽开”“精确”等;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习惯”“规律”等;用抓住重点字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明媚”等。课件词语:明媚程度郑重掌握习惯兴冲冲绽开估计大概规律精确顷刻间3检查课文阅读的情况。(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难读句子。(2)思考:课文写了竺爷爷的什么事情。4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交流,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要求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第一部分
5、(第15自然段):写竺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回答不上来。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第二年春天,竺爷爷从孩子那里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高兴地记录下来。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设计意图: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三、文本比较,理清文体1阅读勤奋的竺可桢,体会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2引导探究:对照这两篇同样写竺爷爷的文章,你觉得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下发的文章抓
6、住竺爷爷一生中每个年龄段中的突出表现来体现他是个聪明勤奋、认真刻苦的人,每一件事都是简单的叙述。而课文抓住竺爷爷询问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件小事来表现他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并且通过写竺爷爷经常说的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精确、认真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个道理。事情写得有声有色,非常详细。)3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课文,写的是竺可桢爷爷这个科学大家,选择的却是生活中一件非常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件非常细小的事情中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人物的品质和蕴含的道理是怎样传达出来的呢?这是我们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同学们在下一次上课前可以自己先尝试着去体会、批注。设计意图:构建主义理论认
7、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积累自己的知识经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用一件小事来反映一个人物、讲述一个道理这一类的课文并不陌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拥有了主动构建的知识和能力。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学会去主动构建。四、作业布置,铺垫下文1认真描红、仿写生字,抄写词语。2思考:以前学过哪些写人的文章,它们和本文有什么异同?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批注在课文旁边。设计意图: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安排这
8、一环节正是为了落实这个要求。留下的思考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目标是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出学习目标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了竺可桢爷爷的什么品质特点?2回忆写人文章的写法和这类文章的学法。3过渡: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记事写人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感知课文的内容,是遵循语文学习整体入手的规律;而回忆写法和学法,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俯视学习的过程,在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语言文字、领悟体验人物情感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方法能力的提升。二、学习对话部分,感受人物精神1对话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也是叙事的
9、重点部分,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2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内容。(1)自由读读人物的对话,思考:自己关注了哪些词语,从中体会到什么?(2)组织交流,相机引导体会。(边体会边在课件上把重点词句点成红色显示)小男孩语言中的“又”体现竺爷爷一直在注意观察花朵的开放情况。理解提示语中“习惯”的意思,从中感受到竺爷爷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和对待科学事业一丝不苟的态度。“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一句,看出竺爷爷搞研究的精确,绝不允许“大概”“也许”“估计”“推断”的出现。(3)组织分角色朗读。(4)自由品读,边读边进一步思考:读了这段对话,你能感受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吗?(5)教师小结:作者不光写了人物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