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7

类型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18687
  • 上传时间:2025-11-04
  • 格式:PPT
  • 页数:87
  • 大小:77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2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课件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文言 实词 文中 含义
    资源描述:

    1、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等到”,故选A。参考译文: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父亲叫康再遇,跟从太祖讨伐李筠,也死在战场上。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他的父亲战死之后,皇帝诏令让他接替他父亲的职位,跟从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又跟从其他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担任了登州刺史。不久做了代州知州,后又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宋真宗即位后,把康保裔召回朝内,因为他的母亲年老需要奉养,真宗赐给他上等的酒、茶、米。诏令嘉奖了康保裔,让他去做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

    2、精锐之师参与战斗,恰逢天色已晚,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会战。第二天黎明,契丹人将宋军重重包围,手下人劝康保裔换套铠甲突围逃走,康保裔说:“大难当头,我不会苟且偷生。”于是就与敌人展开决战。打了两天,杀伤很多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士兵死伤殆尽,弓箭也已用完,援兵却迟迟未到,于是康保裔战死沙场。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听到康保裔战死的消息非常震惊难过,连续两天没有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英等谢恩说:“我的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您不降罪,还封赏我们,我们真是蒙受不同寻常的恩遇啊!”说完哭着趴在地上不能起身。皇帝同情地说:“你们的父亲

    3、为国家而死,封赏当然要厚重。”回头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自己也死在战场上,他们祖辈都有忠心节操,非常值得褒奖。”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重视礼节,喜欢结交宾朋,擅长骑射,射飞禽走兽没有不中的。曾经一张弓放了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们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康保裔经历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伤口。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帝知道后,就又给了他的军队很多赏赐。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队伍赶来配合作战,后来跟契丹兵一战,康保裔全军覆没,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

    4、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诸将大多损失部属,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全军撤回,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说:“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宠”为“使荣耀”之意。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义乌人。自幼聪明颖悟,长大后,身高挺拔若山岳,伟岸有风度,凭借文章而闻名于世。他目睹元代政治的衰败,写了七八千字的长信呈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举荐他,他没答应。他退隐青岩山,著书立说,名声一天天大起来。太祖出征江西时,王祎献上颂词。太祖高兴地说:“江南有两个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说学问的广博

    5、,你不如宋濂。要说才思的雄健,宋濂不如你。”太祖创设礼贤馆,召他来安置在馆中。多次升迁,为侍礼郎,掌管起居注。做南康同知府事,多有惠民措施,太祖赐给他金带以示荣宠。太祖准备登基,把王祎召回来,商议礼仪。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疏说:“恳求苍天永保江山的关键,在于存心以忠厚为本,政治宽大,上依天道,下顺人心。严刑峻法,可以一时使用而不可经常如此。浙西既已平定,赋敛应当削减。”太祖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但是不完全照他说的办。第二年修撰元史,皇帝任命王祎与宋濂为总裁。王祎擅长史事的记载,裁剔繁芜,行文得当,下笔简洁。元史修成后,被提升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他奉皇帝诏命在大本堂执教,经义理解

    6、透彻,析理畅达,善于开导。皇帝召见他在殿堂对答,必定赐他坐下,随便谈论。五年正月,皇帝与群臣商议招抚训谕云南,命王祎带诏书前往。到后就告谕梁王,应该立即奉送版图给职方官,不然朝廷讨伐的军队早晚之间就到。梁王不听从,把他安排在别馆住宿。又一天,王祎又告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有百万生灵,不愿看到他们毙命于刀锋之下。若是你们仗着地势的偏远险要,抗拒英明的皇帝,后悔就晚了。”梁王很害怕就服从了,立刻让他改住客馆。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梁王迫不得已叫出王祎来见,脱脱想要让王祎屈服,王祎呵斥说:“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

    7、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况且我和你都是使臣,岂有向你屈服的道理!”有人劝脱脱说:“王先生素负盛名,不可加害。”脱脱捋起袖子说:“今天就是孔圣人在这里,按理也不得活。”王祎回头对梁王说:“你要是杀了我,朝廷军队紧接着就到,你的大祸不久就到了。”王祎最终遇害。【注】媐(x):嬉戏。瘗(y):埋藏 窭(j):贫穷。解析:选D。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卒,通“猝”,仓猝。还应学会联系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参考译文:申甫是云南人,崇尚侠义并且有口才。孩童时,常常在道路上拴着老鼠嬉戏。有个道人经过

    8、这里,教申甫做游戏。就让他捡拾道路旁的瓦石,在地上按四方设置,投放老鼠在中间,老鼠多次逃亡不能出来。不久引诱野猫到来,野猫想从中获取老鼠,也终究不能进入,野猫、老鼠相互抵抗了很长时间。道人于是悄悄告诉申甫说:“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它吗?”申甫当时还是小孩,不懂得他的话,立即回答说:“不愿意。”道人于是离开了。明朝天启初年,申甫正在学习佛学,在河南山东间往来,没有学到东西。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原先(或“以前”)年幼时遇见的道士,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道人临走时,把一卷书抛给他,就急速告别离开了,不知去向。打开看那本书,都是古代的兵法,并且车战解说得非常完备。申甫就留

    9、在山中,学习了一年多,不再学习佛学了。不久将那本书埋藏在嵩山下,出游到颍州,寄居在州人刘廷传家里。刘翁是原来颍州的大侠客,门下宾客有数百人,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个人赶得上申甫的。刘翁出资让申甫到京师。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愍帝即位,北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京师,京师九门都在白天关闭着。在这时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事情紧急,于是向朝廷举荐申甫。愍帝召见(他)到偏殿,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劳(他),申甫感动而泣,在殿墀下叩头,大声说:“臣不才,愿意用死来报效。”于是立刻任命刘公做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借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了京营副总兵,然而没有把兵

    10、权给申甫,听凭他自己招募士兵。过了三日,招募的士兵稍微聚集,率领的都是市中不懂得用兵器的穷人的子弟,但申甫所传授的本领,又是战车方面的,仓促不能做成。就选择日子部署那些士兵,没有时间演练。在当时,有权势的人都不学习兵法,(那些人)和刘公、金公的(意见)多次不一致,又嫉妒申甫出身平民却被提拔任用,(他们)谋划先把当前的大敌击退,就日夜传下兵符,督促申甫决战,然而恰巧武经略满桂在安定门外被打败战死。满桂是原来大同总兵官,出名的良将,因为救援赶到京师,愍帝正倚仗看重他。满桂已经战败,京师震惊害怕。申甫没有办法,痛哭,在夜间带领自己的部众用绳索从城墙上出来,还没有到芦沟桥,部众就逃跑了大部分。申甫亲自

    11、奋力战斗,被数十支飞箭射中,最终被杀。于是权贵们争相责怪申甫,又讥讽刘之纶、金声不懂鉴察人(或“不了解人”“不会用人”)。等到逃亡的士兵被带领回来时,竟然没有人理会申甫的死亡。在申甫死后数日,刘公又带领八路军队出师,奔向遵化,独自率领部下在娘娘山扎营,遭遇埋伏发生战斗,督促将士殊死战斗,经过一昼夜,各路援兵不到,也战死了。解析:选A。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够发现把“敌”翻译成“敌人”就会造成整个句子没有实义动词作谓语,而其余选项句子中的加点词都能通过给出的解释把整个句子完整地翻译出来,“敌”“匹敌(名词作动词)”,就这么简单。参考译文:孔明是伊尹

    12、、周公那样的贤人啊。但评论他的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因为他遭受乱世之难,而处在英雄落魄之时啊。一般人都努力上进(博取功名),而他独自归隐,神态安闲地住在草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被起用。(孔明)挺身接受刘备托孤的重任,不放任不专权,别人没有谗言可进。权势大但主上不猜疑,权高位重而部下不忌妒。励精图治使蜀地风俗教化清正明直。宽恕过错或惩罚罪行不因职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这是成就帝王之业的政治啊。用使百姓安乐之道管理百姓,百姓即使劳苦也不怨恨;用使百姓生存之道杀人,死者也不会有所怨恨,这是成就王业的大事啊。孔明都处理得非常好,确实是伊尹、周公那样的贤人啊。但评论的人竟然说他自比管仲、乐毅,寄身在偏远

    13、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这怎么能同他们谈论孔子到鲁国出仕和自比老子、彭祖呢!更有甚者竟认为孔明不能与司马懿匹敌,这无异于小孩子的见识。他们难道不是因为司马懿的话而相信他吗?而不知道他的话都是骗人的。司马懿不能欺骗孔明,所以常常在孔明用兵的间隙,荒谬地说些大话来欺骗他的部下。这些评论的人只是没有发现罢了。当初孔明兵出祁山,司马懿带兵抵御他,听说孔明将要割上邽的麦子,(司马懿)收拾辎重日夜兼程前往。(等到了那里,)孔明因为缺粮已经退兵,司马懿欺骗部下说:“我们连夜兼程行军非常疲劳,这是懂得用兵的人希望抓住的机会。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军队没有现成的粮草还转移作战,即使能战

    14、胜他们,后面何以为继?这是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一定不会干的事啊。司马懿心里知道这样,表面说大话来欺骗部下罢了。不久孔明出兵斜谷,司马懿又率兵抵挡他。了解到孔明的军队还未靠近渭水,就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孔明军队快要到达了,司马懿欺骗众人说:“诸葛亮如果真是勇敢的人,应当从武功山出兵依靠山势摆下阵势。如果向西到五丈原,各路军马没有战事了。”敌人的军队已经在没有退路的战场上了,率领部队长驱直入,前来与他交战,这也是稍微懂点军事的人不会做的事。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不会从此地出兵,姑且狂妄地用这些话来表现诸葛亮的怯弱,以显示自己料事如神,并且能稍稍安慰军心。所以孔明带领严整有法度的军队,不用欺骗的

    15、权术,不贪图小的胜利,他就说:“诸葛亮志向远大但不能抓住时机,善于谋略但缺乏决断,喜欢用兵却无实权。”诸如此类,都是等到孔明用兵间隙时,胡乱说些大话来欺骗他的手下,这哪是他的真实想法啊!那些善于洞悉别人真实想法的人,不在他的敌人存在的时候,而是在他的对手死后再做出判断。孔明活着的时候,司马懿的话是那样的。等到他死后,司马懿巡查孔明军队的营垒阵地,整理衣襟慨叹说:“真是天下奇才啊!”这是他看到诸葛亮的治军的规矩法度,是远在自己之上,是自己不能做到的,恍然若失,不自觉而说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真实想法了。评论的人不相信这些,却相信司马懿欺诈的话,难道不是又被他骗了吗!唐朝的李靖,是谈论军事的雄辩

    16、之人。我曾经读到他的以提问、作答形式而写成的书,领略他论述孔明用兵的妙处,详细完整,对司马懿却只字未提。他是真正懂用兵的人,因此能够看得出来,世上那些迂腐书生的观点,为什么不是李靖这样的观点呢?孔明距今将近千年了,没有能真正懂得他的人。我为他的不幸感到愤恨,所以详细地说明这件事,使世俗拿成败论英雄的人稍微收敛一些。一、陌生词的考查高考中文言文阅读考查实词词义的一题,往往会出现没有见过的实词或难以理解的实词。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的第一题。例例11【注】上:皇上,指朱棣。【解析】A项,语:告诉。B项,委:堆积。C项,识:知道,引申为意识到。其中B项中的“委”就是很少见的一个文言实词,推断其词义要

    17、根据上下文意来推测。【答案】D参考译文:丁丑,俞瑱在居庸关一带抢掠,当地百姓偷偷地跑来报告。皇上说:“居庸关山路险峻,是护卫北平的险要关键之处,百人把守,万人不能攻下。现在俞瑱占有了它,有利地势被他所拥有,此种情势,一定要收回它。这就像一家的后门,怎么能丢弃送给盗贼?现在趁着他刚到,再加上抢掠,民心不归附,攻取很容易;如果放纵他而不攻取,等到他增兵把守居庸关,以后攻取就难了。”于是命徐安前往讨伐他。徐安攻克了居庸关,俞瑱逃往怀来,依附宋忠。捷报传来,皇上说:“假如俞瑱知道笼络人心,谨慎把守这个居庸关,即使想攻取它,怎么能一攻即破?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不可错过(机会)呀。”于是命吴玉把

    18、守居庸关。皇上对各位将领说:“宋忠驻军怀来,居庸关是必争之地,趁他还没来到,可以先攻打宋忠。”各位将领都说:“敌众我寡,很难取胜,攻打宋忠对我们不利,应当固守居庸关来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事情不是你们所了解的这样。敌军是刚刚聚集起来的,他们不能团结一心;宋忠心浮气躁缺少谋略,心狠武断、自以为是,趁他们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一定会攻破。”癸未,皇上率领精锐骑兵八千,穿着铠甲进发。甲申,到达怀来。在此之前,抓获敌人的一个间谍,说宋忠欺骗北平的将士们说:投降者的家人都被皇上所杀,尸体堆积,填满了沟壑,我们应当替我们的家人报仇。将士们听他这么说,有的相信有的不信。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就让投降士兵的家人

    19、做前锋,仍用他们以前的旗帜。将士们远远看见旗帜,知道自己的父兄子弟都在,高兴地说:“嘻!我们原本就没什么祸患。只是宋都督欺骗我们,差点上了他的当!”于是倒戈投降。宋忠剩余的士兵,仓皇列阵。还没有准备好,皇上指挥军队渡过河水,擂鼓呐喊径直冲向敌人的队列。宋忠军队大败,逃入城里。我军乘胜追击,宋忠躲藏在厕所里,被搜索捉到。还捉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全部投降。将士们因为已经抓获宋忠而喜形于色,皇上说:“宋忠原本是个庸才,用花言巧语骗取好处,谄媚阿谀,奸猾邪恶,靠贿赂得到官职。刚执掌兵权,就骄纵跋扈,这种善于迷惑别人的小人,我看他不过是狐鼠之辈罢了。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各位将士都

    20、点头称是。技巧点拨准确推断陌生的实词的含义,考生可采用以下几个解题技法:1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含义丰富,大多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要想对其含义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考生须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2巧借字形法。中国汉字中会意字和形声字占很大一部分,因此考生可以根据实词的形旁来判断其含义。3迁移联想法。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考查题趋于浅近,且贴近生活,贴近课本。因此,考生在揣测文中实词的含义时可以迁移联想,从而对这些实词作出正确的解释。4语法辨别法。所谓语法辨别,是指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常识,通过判断实词词性的方法对所给选项进行推断排除。5妙用修辞法。在古代汉语中常常会出现“互文见义”、“同义词复

    21、用”等文言现象,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借助已知实词的含义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二、一词多义的考查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如“抗”,在“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中为“刚正不屈”之义;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中为“匹敌,相当”之义。又如“诸”,在“怀王与诸将约”(鸿门宴)中为“众,各”之义;作兼词时,用在句中当“之于”讲;在“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中相当于“之乎”。例例22【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除:台阶;任命,授职。殆:几乎;大概。【答案】D例例33

    22、【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诚”的意思,其中:确实;确实;如果,果真;如果,果真。【答案】A技巧点拨1很多考生感觉学习文言实词非常吃力,觉得没有规律可循,其实不然。对于考纲中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考生应重点掌握,特别是文言实词的本义要当成重点来记忆。掌握了实词的本义,再由本义延伸出引申义或比喻义,这样就可以较快捷地掌握词语的含义,以简驭繁,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高考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并不仅仅局限于这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有时一些较为生僻的词甚至是双音节词语也会考查,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已知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上下文的文意来推断该实词的含义。三、古今异义的考查古今异义,是指

    23、古代汉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但其含义却有所改变。文言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实词的意义古今有了不少变化,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改变了词的感情色彩及其使用的对象、语境等。古今汉语中,除大部分联绵词意义相同外,大多数词语即使词形相同,含义也多有不同。例例44【解析】A项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为招待来客的主人。意思相近。B项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C项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D项古义为形体和容貌,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答案】A例例55【解析】D项“河东”,在文中指“黄河以东”,“河”的意义现已扩大,泛指河流。【答案】D例例6

    24、6【解析】B项“父兄”偏在“兄”上,“兄长、哥哥”的意思;“庠序”是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周代叫“庠”,殷代叫“序”,后世的学校通称“庠序”。A项“公姥”偏在“姥”上,意为“婆婆”。“作息”偏在“作”上,“工作、操劳”的意思。C项“异同”偏在“异”字,“同”为衬字,意为“不一样”。“出入”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D项“弟兄”偏在“兄”上,“兄长、哥哥”的意思;“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地方”“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答案】B技巧点拨1一个词是否属于偏义复词,只有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看它是指两方面还是只指其中的一方面才能判断出来。至

    25、于偏向哪一方面,也只能放在句子里进行辨析。2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掌握其构成方式有助于准确判断偏义复词。(1)由两个意义相对的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作息”一词只有“作”的意义,没有“息”的意义。(2)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并列的语素构成。如“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中的“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的意思,“圃”只是陪衬。再如“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蕖)中“耳目”一词只有“目”的意思。3懂得了偏义复词的构成方式后,辨析时还应该把握这样两个技法:第一,弄清构成偏义复词的两个语素的具体含义;第二,

    26、把偏义复词放入句中乃至文段中加以揣摩、判断。例如,判断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一句中“公姥”是否属于偏义复词,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公”是指公公,“姥”是指婆婆;然后联系文段的语言环境可知,刘兰芝的公公已经去世。因此,此句中的“公姥”只有“姥”的意思,没有“公”的意思,“公姥”当为偏义复词。特别提示须要注意的是,偏义复词与同义词连用很相似,考生要善于把二者区分开来。同义词连用时,其中的每一个实词的意义都予以保留;而偏义复词,是在某一语境下,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例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两个句子相比较,前一句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只有“寒”的

    27、意思,而后一句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词,兼有“寒”、“暑”二者的意思。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善刀而藏之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D莫春者,春服既成例例77【解析】A项,“善”通“缮”,修治,拭擦。B项,“伏”通“服”,佩服。D项,“莫”通“暮”,晚,将尽。【答案】C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赢粮而景从C悟言一室之内D若属皆且为所虏例例88【解析】A项,“距”通“拒”,把守;“内”通“纳”,“使进入”的意思。B项,“景”通“影”,“影子”的意思。C项,“悟”通“晤”,“面对面”的意思。【答案】D技巧点拨1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2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在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的基础上,如果根据上下文的文意理解不通某一个字或者词,我们可以辨析它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687.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