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现代文阅读综合版精品实用》 粤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文阅读综合版精品实用
- 资源描述:
-
1、现代文阅读提纲: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二、筛选信息、判断表达是否符合文意三、根据文章内容或信息进行推断四、归纳评价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鉴赏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六、现代文阅读的有关注意事项现代文阅读能力理解分析鉴赏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分析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 的解题思路对名词术语及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文中有关重要信息,进而揭示概念特征的有关信息,然后组织答案。第2页第1题第3页案例探究2002年全国高考题“沙尘暴”
2、问:创造性思维是的思维活动。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坚持性,并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在一年之中,很多夜晚,我们可以见到零散的流星,但偶尔也有机会目睹一次流星雨。当流星雨发生时,常有一小时内数百颗流星掠过天空的景观,如同日食月食一样,这种流星雨会使迷信无知的人惊恐万分,以为世界末日将临。可是世界始
3、终如一,至今仍与我们人类安然同在。什么是流星雨?答: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流星的现象,叫流星雨。(节选).2、内涵丰富的词语的解题思路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的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一个涵义丰富的词语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22.第四自然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
4、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文本创造宣言节录第 4段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众多的)活人的塑像(众多的)卓越的活人教育方法众多教育对象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教育对象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能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比喻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兽类”的含义是什么?哪个词
5、说明书籍的作用?“兽类”指野蛮庸俗。“梯子”突出书籍的作用。3、指代词(包括有指代意义的词语)的解题思路。代词指代意义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例:第11页第1题“这样”、“那些委曲了的部位”、“另一方面”、“两者”“这样”指代“它是一个脾性哪能框范住它?”(如果答“洞庭湖气候变化的幅度大着呢”,则应扣分)“那些委曲了的部位”是指中国文化中那些“几句简单概括”之外,被“最堂皇的一脉所统摄”、被“抹煞”,而具有“丰富的生命
6、节律”的部分。(意思相符即可)“另一方面”指的是中华民族反压迫、反剥削、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精神。“两者”指对外抵抗异族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内反抗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精神。再例:第2页第6题(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章或语段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的语句。一般来说,昭示全文或段落中心、主要倾向的语句,体现文章思路的语句,起总领、总结或重要的过渡作用的语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都是重要语句。理解这类重要句子的含义首先要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看本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
7、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再次,要从理解修辞格入手,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第13页第2题.答案要点:(1)远来的旅人在雄伟壮丽的石桥上临晓风、看残月,最容易引动感喟。(2)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构成一幅佳画,使行旅者各自在心灵深处产生美感。第13页第3题答案要点:爱国军人为抗击日寇在芦沟桥上喋血捐躯,芦沟桥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
8、历史见证。具体概括抽象阐发含蓄解说分析能力 具体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一段话。(不超过15字)当玉露含珠、银河泻影、月洁风清之夜,仰望寥廓的长空,那漠北的秋风,送来阵阵雁鸣,正是“西风起北雁南飞”。这些可爱的“羽族旅行家”来自它们遥远的故乡一一寒气森森的西伯利亚,它们要到温暖的南方过冬。这一年一度的“大搬家”,是它们世代相传的习惯(雁在迁徒过程中不像杜鹃那样孤身而行,而是以有经验的老雁为先导,结伴长征,且鸣且飞,缓缓而行,往往排成整齐的队伍,正像古代诗人笔下所吟咏的“晓来渔掉惊飞起,书破遥天字一行”。它们之所以排成整齐的“雁”字,倒像是有点懂得“空气动力学”的味道。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整个
9、文段的概括能力。根据记叙文的要素人、事、地、时,首先找出主人公,确认文段的中心事件,然后略加修饰限定秋夜,北雁结队南飞过冬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拥挤着的宽大 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先是一惊一惊,随即,随即怅然怅然。这花一开,没。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 是处暑便是白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
10、了霜降,便立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报 秋(节选)宗璞(节选)宗璞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吃惊?为什么怅然?答:1、因为没几天便是立秋。2、因为收获的季节却两手空空。抽象阐发联系语境,“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说明“最有深度的音乐”和“贝多芬的音乐”有相同之处。这就是注重音乐表达的强烈的感情,即激情。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指的是什么样的音乐?贝多芬之谜例如:答案:“具有产生于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含蓄解说二、筛选信息、判断表达是否符合
11、文意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是指阅读时,在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从文章中快速捕捉最新信息,并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来判断题目中的选项是否符合文意,以达到阅读的目的。(一)“重要信息”在考题中的特点: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资料)。3.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每 年 约 在8月12日地球就要通过一个流星群,这个流星群平均每小时陨落50颗。由于这一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英仙座,故称作英仙座流星雨。1933年10月9日发生过一次流星雨(天龙座流星雨),在其高峰 时 每 分 钟 竟 可 见到350
12、颗流星。1946年10月9日,这个流星群又为地球所截获,因而观测到了另一次光辉灿烂的流星雨。一般流星雨的名称是按照什么而定的?明确:一般流星雨的名称是按照流星雨的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名称而定的。(二)此类型题的解题核心如果是客观试题,必须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查找出所对应的信息区间,然后,仔细审读原文与题目,找出异同例如第2页第3、4题(三)客观题常见错误选项设计类型:1、偷换概念 式第五页A项错把“一些负责消灭有可能转变成肿瘤细胞的异常细胞的基因”等同于PTEN基因,实际上后者只是前者的一种。2、无中生有式所谓
13、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二诊”考试中第9题的C、D两项都属于无中生有错误。C项原文并没有将前汉书等和清史稿相比,D项原文也没有 将明史和史记进行比较。3、强加因果式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社科文阅读第19题D项:“18世纪70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东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是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吗?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并非如此,其真正原因是“经营不善”。4、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例如本次“二诊”考试第7题D项“清代文字狱和其他变相文字狱都是以史学研究为对象的
14、”。和题目中的“几乎等于历史狱”在程度上面就有出入。还有C项“清代史学是以记述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而原文第一句就是“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这样就有了范围的不同。5、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即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6、已然、未然、或然有意混淆。即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例如第7页第3题C项“人身上存在着”,而原文却是“在人类身上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这种”7、因果颠倒。即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如本次“二诊”第8题D选项就是颠倒了因果关系。题干说“不是导致学术界产生怪现象的原因的是哪项”,而D项的“中国史学多属于隔代修史和官修,无法做到信史实录”却是题干内容的结果。8
15、、断章取义式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2题,题目是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作为这个题答案的C项是这样表述的:“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这句话和前面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的依据。9.以偏概全式。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例如1998年高考题第25小题的选项就是用棉花、玉米和
16、西红柿等已经推广种植的品种概括了在实验室种的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题目:下段文字中,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的具体内容是:(不超过45个字)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刚刚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的时代。先是蒸汽机,而后是电力,作为人类驯服自然力的象征,刷新了生产力系统中基础性的动力部分。人类知识的结晶机器,以它加工的精确和速度取代了灵巧而缓慢的手工操作,化学在农业上的初步应用促进了产量的成倍增长这一切像魔力一样创造出庞大的财富,历史上最强有力的革命家科学崭露头角。这正是马克思得以作出天才预见的客观背景。这三个具体内容是:a.蒸汽机、电力刷新了基础性的动力部分;b.机器取代了手工操作;c.
17、化学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观题筛选信息题示例一:主观题筛选信息题示例二:“二诊”考试试题第19题:作者说在城市中生活却感受不到自己融入城市。为什么会这样?我常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作者已在文中对为什么作了回答,那么作者是如何回答的呢?请结合第4段的内容回答1、城市因熟悉而让自己漠然了。2、因为生活在城市里与城市没有距离,而“距离才能产生美”3、最根本的是人不可能有两个故乡,而故乡给了“我”生命和无法忘怀的回忆三、根据文章内容或信息进行推断此项要点主要考查学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推断既建立在对文章整体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又超出了文章内
18、容或观点的本身,这就要求读者在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上还需具备正确的逻辑推断能力。这种推断和想象必须以原文的有关信息为根据和基础,而不是凭空推想。(一)原文中可做“推断和想象”命题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情况:1.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如“二诊”10题D项:隔代修史或者出于官修的史书,往往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看史书应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多方参照和论证)2.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如第8页第4题C项:要使人能长寿关闭“死亡基因”)3.材料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可以推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如第8页4题D项:人类已经在死亡因此,人类长寿的愿望是会实
19、现的)4.作者对某些观点或现象的个人看法,或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态度。(如“二诊”10题A项:明清间一大群史学家私著明史,表现出他们尊重历史事实,对文字狱无所畏惧的可贵精神和品格)5.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或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可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如“02”“沙尘暴”4题A项: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C项: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二)试题错误选项设置特点1.对原文中的说法变换叙述角度或表达的方式。2.对部分信息的片面理解,或对整体材料中居于次要地位的性能、作用等进行夸大,从而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
20、论。3.对原文中有关材料进行错误地引申与分析,然后推断出一种错误的发展趋势。(如“二诊”10题C项:一个编史者,只要既有才智识见,又有编修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史的经历,就可以成为一代伟大的史学家。)(再如“沙尘暴”4题A项: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此类试题一般有一定难度,做题时首先要对文章总体内容及思想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把握,然后对试题中的要求及提供的选项仔细分析。四、归纳评价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1.善于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议论语段为
21、分论点或论点;说明文是说明对象及特点;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记叙文多为所描写事件、人物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作者感情倾向。2.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3.注意答案的表述要求。从文字数量到表述的句式都要符合题干的要求。“长城”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1)、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2)、开放自信(二)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基本方法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
22、态度的语句。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找关键句和中心句。记叙描写类文章中,有些抒情性语句往往比较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议论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或论据前后的总括性语句也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或抒发感情。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语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3.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的评价。作者的观点有时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或对其他不同观点的评价来表现的,这就要在比较中去把握。4.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并联系作品的
23、社会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这是分析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三)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1.具体分析。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有力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2.客观评价。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用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3.分析古典和外国作品。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