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8《拿来主义》31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来主义 2014 2015 学年 高中语文 同步 课件 3.8 31 新课 必修
- 资源描述:
-
1、拿来主义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现代汉语辞典)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的文艺性论文。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文 体 介 绍鲁 迅 与 杂 文鲁迅在生命的最后十年用了全部精力进行杂文写作,写出具有强烈批判倾向、论战
2、色彩的感想性文字,对中国社会、文化以及人类内心的黑暗进行了坚决的攻击和解剖。鲁迅的讽刺可以不受形式的约束,所以尽可能自由地变化,同时也可以充分地利用他那锋利的文字。他的情感的真挚,性情的倔强,知识的广博都在他的杂感中表现得最明显。有的人甚至认为,鲁迅之所以成为思想家,就因为他用杂文的方式对中国历史和前途表达了明确的批评和思考。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写作背景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
3、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一、批判“送去主义”(1-4)二、阐述“拿来主义”(5-9)三、总结“拿来主义”的意义(10)批判破阐述立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闭关主义”?什么是“送去主义”?什么又是“拿来主义”?2、“送去”、“抛给”、“抛来”分别是什么意思?3、本文的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是前一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是为什
4、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闭 关 主 义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 果实 质表 现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排外)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政策。闭关主义(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封建主义被枪炮打破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 送去主义古董活人签定条约割地赔款开通口岸出卖主权学艺形式不同,本质一样拿来送 去 主 义亡国灭种,祸延子孙后果实质表现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媚外)送去主义:这里指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投降卖国,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政策。“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路的挂过去
5、,叫作发扬国光”,“活人替代了古董”的措辞和语气:暗示了“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快到没有什么可“送”的地步了,却要胡吹瞎说,足见其媚外求荣的伎俩多么可鄙可笑!送去 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求荣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种种罪恶。佳节大典之际亡国灭种丰富大度讽刺自我吹嘘自欺欺人尼采类比揭露和批判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抛给”的“给”“送去”的“送”,表现了一种态度,此指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表现了其卖国求荣的媚态;“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企图,此指帝国主义向中国推销剩余产品;指 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85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