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随堂优化训练》粤教版语文必修4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随堂优化训练
- 资源描述:
-
1、第四单元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1知人论世(1)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圣人。55 岁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历时 14 年而终不见用,68 岁回到鲁国。言论被其门人及后人编辑整理成论语。孔子主张仁义,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修订春秋,整理了诗书礼易乐。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首开我国教育私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并着力实践大众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说弟子三千,最有影响的有七十二人。其中有名的有曾点、颜回、子贡、子路、冉有等。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
2、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2)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编成孟子。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统治,提出“性善论”。他的学说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2论语简介论语(“论”,念ln,“编辑、摘要”的意思;“语”是“言谈”的意思)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录。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全书共20篇,后
3、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作篇名。3孟子简介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集,共七篇。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色彩,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1字音识记2通假字zhunysdpioctxin(1)无乃尔是过与()(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头发花白)(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与”通“欤”,句末语气词“无”通“毋”,不要“涂”通“途”,道路3一词多义代词,这动词,憎恨动词,拜见形容词,错误介词,比连词,来4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来,使来;安,使安定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名词作动词,归罪5古今异义把当作年成,收成黄河有的人6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无乃尔是
4、过与(以“是”提宾)何以伐为(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否定句中否定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也”表判断)非我也(“非”表否定判断)(3)状语后置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何异)(4)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后省略宾语“之”)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5)固定格式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以_的方式,叙述了孔子与两个弟子(也是季氏的家臣)就_展开辩论。孔子借此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为政的思想。文章中涉及的人物有三方:孔子、孔子的两个弟子(也是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鲁国的权臣季康子。全文脉络如
5、下:对话季氏将伐颛臾是否应当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孟子抓住梁惠王关于“_”的困惑,论述了如何实行“_”以“_”统一天下的问题。孟子的治国目标非常具体:_。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是孟子“_”思想的最好体现。全文脉络如下:如何治国仁政王道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民本季氏将伐颛臾要点一:梳理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点1对于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冉有、季路和孔子的态度如何?孔子借此阐述了何种治国为政思想?【点拨】两个弟子与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态度从前五段他们的对话中可看出,孔子的治国为政思想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答案:(1)弟子的态度:主张伐颛臾。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017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