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7

类型2015年《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语文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十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20308
  • 上传时间:2025-11-04
  • 格式:PPT
  • 页数:77
  • 大小:62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纲内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E 级(表达应用)。考纲阐释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是指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啰唆;明白是指意思清楚明了,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连贯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得体指能根据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恰当地使用语言。准确是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能准确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

    2、方面的要求。考查范围涉及用词准确、搭配准确、筛选准确、转换准确等。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感情色彩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生动是就表达效果而说的,指能用传神、鲜活的词句使所描述的对象可感可亲。考纲阐释考点分布 1.简明。2.连贯。3.得体。4.准确。5鲜明。6.生动。考情分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高考考试大纲对考生语言表达的基本目标,而“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从 2007 年起就出现在考纲中。1.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是考查的重点,近几年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是句子衔接。2.其他考点一

    3、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题目形式灵活多样,如开场白、主题词、辩论词、画外音、点评、图文转换、改错、补写等,且常常与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结合起来考查。(续表)年 份命题特点2006 年主观题(名著类扩展,结合语言简明、生动)2007 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结合修辞、图文转换)2008 年句子排序(语言表达连贯);主观题(结合修辞、图文转换考查语言鲜明、生动)2009 年句子衔接(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主观题(补充致谢辞,结合连贯)2010 年句子衔接(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2011 年句子衔接(语言表达连贯)2012 年句子衔接;主观题(结合修辞为作

    4、品展写前言,鲜明、生动、连贯)2013 年句子衔接;主观题(续写寓言,语言表达连贯)附:20062013 年广东高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查情况一览表粤题精讲1(2013 年广东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 成 了 过 分 的 优 越 感,产 生 了 过 度 的 欲 望,_。_,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_。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_,_。_,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

    5、种和自然环境。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的观念科学技术的发达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ACBD【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连贯的能力。文段是一个议论语段,阐述的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物生存权的破坏与干预的辩证关系。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横线前后的语义衔接,同时要关注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提示的总分关系。根据第一空前的“产生了过度欲望”,与中的“超出生存需求”相照应,可知第一空应接。排除 A、B;接着,可从“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两个关键词入手,可知第二空应填。结尾应是总说“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正面作用

    6、,故应放在最后。【参考答案】D2(2012 年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ACBD【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排序题如果能从“语意连贯”入手,

    7、抓住上下句之间的“交接”部分形成的勾连,做题时就可以事半功倍。解题前应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的中心意思,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句提出“人们的习惯如何”的总观点,所以句应为最先;句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惯”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句紧跟句,句紧跟句,很显然,前三句是总分关系。而这种看法是被反对的,句中“这种看法”指的是,因此句紧跟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照应前文,先“艺术家”再“科学家”,即先后,这后三句也是总分关系。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参考答案】C3(2011 年广东卷)把下列句子组成语

    8、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A.C.BD【名师剖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题时可以从分析选项入手,四个选项开头都是或,比较后发现,句是总领句,应该放在句首,这样可排除C 项和D 项;接着分析后是接还是,从正面分析,从反面分析,

    9、按照逻辑顺序,应先从正面分析,所以应放在前面,排除 B,答案应选 A。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是否合理、是否讲究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参考答案】A考点一 简明考点透析“简”就是简要,言少意丰,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有三个要点: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词句;词句表意明确,没有令人费解的词句;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解题指津要做到语言表达简明,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避免啰唆,不说废话不必要的重复、可有可无的词语都是造成语言啰唆的原因,要避免啰唆

    10、可采用“删除冗余,保留必要”的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有没有语意重复的句子。语意重复的句子,应当删去。找一找重复赘余的词语。赘余的词语要删去;表意功能相同的词语只需保留一个。看一看可用可不用的词语。尤其是句中使用的虚词,如果不影响表意,可以删去。如果句中出现游离句,即和句子的主旨表意不合的句子,应当删去。删改不仅要做到保持或不影响原意,还要做到语言表达连贯顺畅。删改后,反复读几遍,一可以检验删改是否妥当,二也可以验证有些词语的保留是否恰当。【示例】(2008 年全国卷)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

    11、在相应的横线上。(1)必须删去的是:_(2)不能删去的是:_【剖析】语段在语言运用上有多处不够简明。如处的“们”,用了“们”则表示多数,与前面的“广大”重复;再如处的“拟”,是“打算、计划”的意思,是“拟决定”还是“决定”表意不明;又如处的“本刊”,纯属多余,因“拟”前已有“本刊”。另外,两处若删去,会影响语意表达,使句子不通顺。【答案】(1)(2)2.防止晦涩难懂,避免歧义如“纺织局批准了厂子免除张明因被诬告违反操作过程而被取消由于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被给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处罚的请示”这句话在语法上、逻辑上没有错误,但是语义不够清晰,使人难以一下子理解其意,这就是晦涩难懂。这句话可以用几个短句来

    12、表述:张明因为一年来工作成绩突出,被奖励晋升一级工资,后来因有人诬告他违反操作过程,又受到取消上述奖励的处罚,厂子为此请示纺织局免除对张明的处罚,纺织局批准了厂子的请示。对于造成歧义的原因及怎样避免歧义,在专题六已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述。考点二 连贯考点透析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它的三个条件是: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试题类型包括语句衔接、句子排序等。解题指津(一)语句衔接题1.辨别对象是否一致对象一致是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势必造成语意不连贯。【示例】填到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小明爬到床底下,偷

    13、偷躲了起来,_,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剖析】从给定的语境上看,此题的陈述对象(主语)是“小明”,要找到衔接恰当的语句,必须把握这一特点。A、D 两项是以“妈妈”为陈述对象的,与给定的语句衔接欠佳,先排除;再比较 B、C 两项,C 项的后一分句“终于把他找到”的陈述对象也是“妈妈”,而 B 项“让妈妈给找到了”的陈述对象是“小明”。因此 B 项是正确答案。【答案】B2.判断是否合乎事理用语要合乎逻辑才能保持连贯。事理不通,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只承接一面;或者

    14、前面说了一面,后面突然变成两面;前面从好处说,后面突然转到从坏处说;或者前面从坏处说,后面突然转到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都会使句子之间失去连贯性。一般来说,影响事理通达的因素主要有概念不清、判断不当、前后矛盾、因果关系不当、多重否定不当、前后对应不当等。【示例】填到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对于爱好文科的考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A.从长远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回答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D.只要认真想

    15、一想中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剖析】这道题给定的语句含有两个不同的问题,从语意上看,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再看选项:A、D 两项是完全否定的,C 项是完全肯定的,显然与原句中的关键词“是否”“要不要”不搭配。【答案】B3.体察情与景是否和谐语言带有情感,文中所渗透的感情都要与文中描写的景象和谐协调,使上下文的情感、情景在整体上保持一致。【示例】填到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_。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

    16、道五彩的屏障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C.在太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剖析】给出的语句中,荒坟残碑,枯水露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基调。而 A 项的“五彩”,C 项的“太阳照射”,都是暖色调,D 项“透明的羽翼”则透着“亮”色,都跟原语境不合;只有 B 项无论是从情景氛围,还是从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上看,都是最恰当的。【答案】B4.查看结构、句式是否一致结构、句式严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语言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统一,破坏

    17、了统一,也就失去了连贯性;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合起来说还是分开来说等,也常常会涉及连贯问题;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不注意这一点,将破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影响句意的连贯。【示例】在下面的文字中,有两处表达不够连贯,请找出来并修改。孔子毕竟是一个贵族气息较浓的人,“文化”的王朝他喜欢,他也喜欢“文化”的人,他自己从艰辛的少年到中老年的奔波,学而不厌,也就是要使自己“文化”。_【剖析】此题是从句式一致角度进行考查的。从“孔子毕竟是”“他也喜欢”“他自己”等几个句子可看出语段的陈述对象是“孔子”,每个句子都以“他”作主语,句子结

    18、构是“主语谓语宾语”式,再由“他也喜欢”中“也”字的提示,可知“文化的王朝他喜欢”句式与语段不协调,可改为“他喜欢文化的王朝”;再看“他自己从艰辛的少年到中老年的奔波”句,短语“艰辛的少年”和“中老年的奔波”虽都是偏正结构,但中心词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而“从到”是介词,介词后不能接动词,所以“中老年的奔波”句式应调整为“奔波的中老年”。【答案】改为:他喜欢“文化”的王朝。改为:他自己从艰辛的少年到奔波的中老年。5.体味语气是否协调句子的语气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基本观点,一个语段中的思想感情或观点应是一致的,语气不一致往往会破坏感情的表达或对基本观点的确认

    19、,导致内容前后不协调。【示例】填到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老妈妈躺在土炕上,睁大眼睛,从破窗棂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心里像麻一样乱。唉!老赵完了,又损失了一个好同志!几年来,多少革命同志,_A.一个个地流血牺牲了!B.一个个地流血牺牲了。C.不是一个个地流血牺牲了吗?D.不是一个个地都流血牺牲了吧!【剖析】黄老妈妈的心理活动所表达的感情基调是悲愤,而能表达这一感情基调的是感叹句。这四个选项中 A 项为感叹句,B 项为陈述句,C 项为反问句,D 项为祈使句。【答案】A(二)句子排序题“语言表达连贯”是高考的考点之一,常见的考查形式是要求考生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列组合成一段清晰、连贯

    20、、语意明确的话。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排列句序呢?下面列举几种方法:1.看前后照应要想使语句间连贯、顺畅,首先应做到前后照应,协调一致。【示例】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在遮天蔽日的杉树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_【剖析】通读这几句话,我们不难看出,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故应将句放在段首。那么,如何排列其他几句呢

    21、?就应从前后照应入手,与“草原带”相照应的是句,与“森林带”相照应的是句。至于句的内部排序,句中的“在南坡”与句中的“在北坡”照应,所以句应排在前;第句中的“在遮天蔽日的杉树下”,既“勾前”紧扣句中的“原始云杉林海”和“棵棵巨杉”,又“连后”引出下文“野生动物”和“森林鸟类”在其间的活动,所以句应排在中间,句应排在后面。综上所述,句子的排列顺序为。【答案】2.辨文体特征不同文体的语段,排列句序的方法往往不同。如记叙文常按时间顺序、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安排;说明文往往依照“说明对象特征结构”的关系顺序;议论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排列等。【示例】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

    22、序号)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_【剖析】这个文段,从文体上看属于议论性文段。两句是“提出问题”的内容,提出了“文化领域的不同景观”;两句是对“不同景观”的解说,两个“一方面”应并列在一起,而句中的“则”是承接句基础上的转折,所以句应排在句后;两句指出了出现“不同景观”的原因。这样一分析,语句的排列顺序就清晰了,两句提出问题,两句分析问题,

    23、两句解决问题。【答案】3.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安排的,调整句序时,如果能找准中心句并确定其位置,整个语段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中心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的放在句尾,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等)来抓住语段的中心。4.抓关键词(标志)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以借助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尤其要注意那些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如“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

    24、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等。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示例】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

    25、来。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A.C.BD【剖析】这个语段是一个叙述性语段,从“他”的经历入手,抓住有关表示经历的词语“后来”“之后”“现在”“所以”等,就可以找出合理的组合了。【答案】D5.辨逻辑顺序所谓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如时间上的先后,空间上的远近,由具体到概括,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等。【示例】(2009 年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_。_,_,_,_。_,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当然,有的

    26、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A.C.BD【剖析】根据所给语段的前后来判断,找出衔接最紧密的一句,然后再根据逻辑顺序来推断语序的先后。句表转折,仔细比较之后我们能发现,其他几句都不能放在它的后面,因此它放在最后是最合适的。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 D。【答案】D考点三 得体考点透析得体,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这一考点常结合具体语境来考查,是考查的热点。解题指津解答“语言表达得

    27、体”一类试题时,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1.看对象,审尊卑长幼,改换使用不当的谦敬辞,做到谦敬辞使用不错位有人把常用谦敬辞归纳为一句话“家大舍小令别人”。即:对别人称自家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自家比自己小的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辞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等。敬辞只能用于称呼对方,而谦辞只能用于称己方。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常见的敬辞还有

    28、“贵”(如“贵庚”,多用于询问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对方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如“鼎力”,称对方对自己的帮助)等。【示例】(2012 年山东卷)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

    29、,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_【剖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考生的实用类文本的纠错能力,主要考查点是语言是否得体,这则回信的主要问题是谦敬失当。答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答案】“寄奉”改为“惠赐”;“过目”改为“拜读”;“些许”改为“莫大”;“惠存”改为“珍藏”;“光临”改为“前往”。(答对四处即可)2.看场合,核氛围,改逆情悖理的语句为合情顺理的语句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等。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而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30、。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环境场合分为四种类型:正式场合,说话要庄重、规范,用书面语;工作场合,用语准确、简要,常用术语;生活场合,说话自然、灵活,多用口语;娱乐场合,说话风趣、生动。3.看语体,审口语、书面语使用是否得体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口语、书面语的转化,要注意复述或转述的重点的转化,还要注意转述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示例】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B.林海正在草拟失物

    31、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C.黄宗英谈到演员赵丹之死时说:“一个演员毕生塑造角色,而时代也塑造了他自己。他是在知心的观众欢迎的掌声和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急匆匆跑来对母亲说:“着火啦!冲天的大火!大火吞噬了太阳!遮住了大地!”【剖析】A 项“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B 项“从速交还”语气生硬;D 项语体色彩不当,“大火大地”是书面语言,用在此处不当。【答案】C4.看转述,审对象,改换后叙述角度后人称、时间、地点是否随之改变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要恰当运用。当面陈述,要根据双方的关系,

    32、把陈述的内容讲清楚。这种表达简单一些。请人转述,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复杂一些,必须将变化了的各种因素予以考虑并做恰当表述。【示例】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 A、B 两种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转述。要求:不改变原意;人物、人称表达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李勇对王强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1)当天下午,王强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了这件事。王强说:“_”(2)第二天一大早,王强跑到语文组找到了郭老师。王强说:“_”【剖析】对象的改变引起人称、时间的改变,转述时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关系选

    33、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答案】(1)示例:姗姗,李勇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说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问行不行。(2)示例:郭老师,李勇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考点四 准确考点透析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准确,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地表达褒贬感情,准确地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地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解题指津1.

    34、符合特定的情境如: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其中“扶”“失”两字用得相当准确。“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月光下的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便黯然失色了。用一个“失”字,就勾画出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2.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如: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收集”用得不准确。句中“花了几十年的心血”含有“找寻”之意,所以,用“搜集”才准确。又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只有用语准确,才能准确表达感情和喜怒哀

    35、乐的心理状态。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示例】(2010 年天津卷)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现出庐山真面目藏古今学术常向秋山寻妙句天涯雁寄回文锦留住秋水旧丰神聚天地精华又驱春色入毫端水国鱼传尺素书装谁像谁,谁装谁,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谁就像谁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剖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现面目”和“留旧影”,表现了摄影的特点。写学术研究。“妙句”和“毫端”表明是创作。是说书信。“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

    36、像谁”形象地写出了演员的特点。【答案】考点五鲜明考点透析鲜明是指表达的观点明确而不含糊,表达的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鲜明。简而言之,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鲜明要求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少意丰,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解题指津要做到语言表达“鲜明”,须注意选择不同色彩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把自己的褒贬好恶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要注意语言通俗明白,不生造词语,不用冷僻词语,不随便使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要尽量用简洁明快的短句,不要随便使用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长句。具体要求是:1.词语“鲜明”在选用词语方面,不要使用诸如“可

    37、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来表明态度与观点。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表达时,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褒贬色彩不同的词语来实现。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2.句式恰当在语言表达中,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变化。如表明观点时除了肯定句式外,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更加鲜明而强烈。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表意鲜明,适合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

    38、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等修辞,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示例】结合情境,比较下面句子,说说哪一个句子表达得更加鲜明,为什么。情境:焦点访谈节目针对当前所发生的死亡惨重的矿难进行评论。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特大恶性安全事故,让人震惊,让人心痛,更让人对那些失职的领导深恶痛绝,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到底有没有得到落实?三家国有大煤矿,连续发生三起特大恶性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震动,人们指责那些失职的领导,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_【剖析】题干要求明确,即扣住语言表达鲜明来比较两个复句。答题时可从两个句子的用词和句式所表现出的感情色

    39、彩来比较。【答案】句表达得更鲜明。句用“震惊”“心痛”“深恶痛绝”“不得不”等词语使表达更准确,情感更强烈;“让人让人更让人”的排比句式和末尾反问句式的运用,更加强了语气,使语句的观点更鲜明。而句的语气则平淡得多,没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考点六 生动考点透析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通过运用描绘、使用熟语、采用恰当的修辞等手法都能达到生动的表达效果。解题指津怎样做到语言生动呢?1注意炼字炼词【示例】请你把句子中“美丽”前面的修饰语转换成具体的意象,使其表述生动形象。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

    40、自信,你就会有一种_的美丽,一种_的美丽。【剖析】本题也属于扩展语句题,强调表述要生动。原句虽然表现了自信所带来的“美丽”,但只是一般的概念,“美丽”是抽象而模糊的。要使“美丽”这一概念生动起来,就要修改“美丽”的修饰语,用具体可感的诗意般的意象来替换、演绎“无所畏惧”“永不退缩”这两个修饰语。【答案】秋菊傲霜冬梅笑雪2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如: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地震带着狰狞带着杀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袭巴蜀大地。顷刻间,房屋倒塌、道路被毁、山体滑坡、亲人被埋。此句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地震的破坏力。3.运用灵活的句式如:强风吹开了牢门,散乱了他

    41、的头发,鼓荡起他的衣衫,将案上的诗稿吹得满屋飘飞。为了使前面三个短句结构相同,形成排比,把“散乱”用作动词并提前,这样就增强了语势,一气呵成。4.讲究语言的绘画美讲究光影的明暗、色彩的浓淡、色调的冷暖,注重词语色彩的调配,能创造出具有绘画美的语言艺术。如: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奶奶和爷爷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密密的枫竹林里,红嘴玉轻轻地唱歌,紧靠竹林边的小山塘,蒸腾着一股蓝幽幽的雾竹林那边,桂花正浓这段写景文字,明暗交错,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具有绘画美。此外,使用幽默风趣、富有时代感的语言,也可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新鲜、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5年《南方新课堂·高考总复习》语文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十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0308.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