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2 分析散文结构把握散文思路和主旨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届高三新课标卷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课案2分析散文结构把握散文思路和主旨 2016 届高三 新课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课件 课案 分析 散文 结构 把握 思路 主旨
- 资源描述:
-
1、课案2 分析散文结构,把握散文思路和主旨分类点拨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阅读中分析散文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主旨的考查特点。2.学会分析散文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主旨的方法。分类点拨类题一 分析散文结构方法突破常见命题1.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文章开头(结尾、标题)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文章的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文章在材料安排上(谋篇布局上)有何特点?答题步骤1.粗读全文,把握全貌。比如2014年四川卷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从题目和第一段基本可以明确文章中心“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2.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用一句简明的话标示段
2、意。比如下文第段,“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一句话可以标示段意。3.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把相同内容的合并为一个层次。2014年四川卷第段是总,段是说古人“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4.无明显信息的段落,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并段意。答题模板分析散文结构题: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1.开头段作用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呼应下文;为作铺垫;渲染气氛。2.中间段作用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等);由转而写到3.结尾段作用总结上文
3、。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深化主旨,表达。【经典例文】(2014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郁达夫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
4、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5、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
6、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
7、,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有删改)文章第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解析:从结构上来看,这段文字承上启下
8、,承接上文写到古代名人,引起下文自身登临其他高山的感受。从内容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在濑户内海旅行是突出第二句“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这一中心;从表达技巧上来看,作者采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进一步说明山水对自身心灵的陶冶。答案: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类题二 把握文章思路和主旨常见命题(一)把握文章思路类1.请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2.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文章以为线索,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4.文章第段与哪几段照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108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