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第4单元 推荐作品1 方山子传.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第四单元1.1.1 集合的概念推荐作品 方山子传1.1.1 集合的概念第四单元高 考 导 航1学 习 目 标2课 前 预 习3课 堂 互 动4随 堂 练 习5高 考 导 航【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其”,副词,加强问的语气;第二个“其”,代词,那。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两个“遂”都是副词,可译为“就”。D.两个“者”都是代词,与前面的词组成“者”字结构,可译为“的人”。【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2、,能力层级为B级。平时要注意梳理和积累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 习 目 标1诵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2学习文章写人的方法。课 前 预 习表并列关系,不译表转折关系,然而表修饰关系旧缘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奇特,独特不同奇特本领恰好,正巧刚才适合到去出嫁6走近作者苏轼见第二单元“推荐作品”作者介绍。7了解背景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与陈慥不期而遇。发现这位当年“使酒好剑”、有五陵年少作风的豪侠,如今竟成了“庵居蔬食”的隐士,苏轼“耸然异之”之余,乃为之作传。文中借方山子有才而“终不遇”,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既把陈慥写得形神俱出,更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
3、旨意。课 堂 互 动(一)自主思悟1第段介绍了什么内容?_答:(1)方山子的生平: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2)方山子的晚年生活:生活极为清苦庵居蔬食、徒步往来山中;不与外界交往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穿戴奇特所著帽,方耸而高。总的来说第段简介方山子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2第段在介绍方山子的生平时侧重介绍了他的哪个时期?为什么要这样安排?_答:侧重介绍了他的晚年时期。方山子的晚年生活和行为习惯与众不同。作者一开头就推出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自然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同时,方山子的晚年生活也是最能代表他的性格与志趣的,而且与
4、作者的遭遇和心境相符。3第段用妻子、孩子和奴婢的神态来写方山子的生活,运用了什么手法?_答:烘托,从侧面写出方山子的生活看似萧条,却很怡然自得。4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_答: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官场倾轧之黑暗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二)深入探究1作者为何“耸然异之”,继而独念少年方山子意气风发之状?方山子的表现不似常人,有点超乎寻常,因而作者“耸然异之”;又因在其家看到“环堵萧然”的景象,这使作者自然联想到少年方山子,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当下方山子淡泊的心态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118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