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1.2 我有一个梦想(共38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教版课件:1.2 我有一个梦想共38张PPT 2018 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必修 四苏教版 课件 1.2 一个 梦想 38 PPT
- 资源描述:
-
1、我有一个梦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那时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他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28日,他在林肯纪念堂前的石阶上向众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的这篇演说为美国法律和生活变革铺平了道路。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浸礼会黑人牧师,非暴力民权
2、运动领袖,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的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8年4月4日他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2.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词语(1)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2)义愤填膺:胸中充
3、满义愤。(3)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4)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5)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7)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近义(1)骇人听闻耸人听闻辨析:“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例句:土耳其机场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爆炸事件,国际社会对此次事件的制造者齐声谴责。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有理有据的结论,那就是“方便面32小时不消化”是一个耸
4、人听闻的谣言。(2)安之若素神色自若辨析:“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神色自若”,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例句:雾霾天气现象会给气候、环境、健康、经济等方面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此谁又能安之若素?站在台上的他依然神色自若,依然用他那招牌式的灿烂笑容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展示他的活力与亲和力。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息息相关休戚相关辨析:“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例句:节能减排与环保在钢铁企业生产环节无处不在,与技能工人息息相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发展休戚相关,金融业的发展以地方经济
5、发展为基础,地方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一】梳理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1.演说开篇阐明了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提示为黑人民权运动找到了法律依据;与下文黑人的悲惨处境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增强了战斗力和演讲的感染力。2.“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指什么?提示政治上,生存、自由、幸福、地位、公民(选举和被选举)权;文化上,得到尊重、理解,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同等的品格内涵评价;经济上,同等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消除贫困。3.这篇演讲是针对什么人的?马丁路德金为什么提出这些梦想?提示(1)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针对美国政府
6、。(2)美国没有兑现一百年前给黑人自由的诺言,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4.马丁路德金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斗争原则、态度、目标和信念?提示(1)原则:不使用暴力,暴力易造成更大伤害。(2)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3)目标:黑人必须获得自由,决不妥协。(4)信念:长期斗争才能成功,胜利总会实现。5.在第8段中“错误的做法”“崭新内容”各指什么?如何理解“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提示“错误的做法”指暴力行动,“崭新内容”指为获取自由和平等而具有的宽容、忍让甚至献身的精神。“精神力量”指宽容、忍让、献身精神,“物质力量”指政府的种种压迫
7、手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二】品味语言,分析写作手法1.“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一句表达了怎样的内涵?提示“空头支票”喻指未被执行的解放黑奴宣言,形象地指出了黑人在自由、权利等方面的生存现状。2.作者在文中说:“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如何理解这句话?提示“这个梦想”是黑人的追求。“美国的梦想”是政府宣传的赖以立国的民主、自由、平等。后者应包含着所有有色人种的“梦想”。它本该早就实现却未能实现。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3.本文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感染力,除了得力于演讲者追求真理的坚定
8、信念和斗争决心外,还得力于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试分析一下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提示演讲者借助对比、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激情四溢,字字珠玑,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4.这篇演讲思路明晰,富有逻辑性,请简要概括。提示以回顾历史开端,以揭示黑人生活现状,号召黑人投入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非暴力战斗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作结。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1.马丁路德金积极倡导“非暴力抵抗”,可是最后自己却死在枪弹的暴力之下。有人认为:非暴力主义是软弱的、无效的、注定要失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提示本题是对“非暴力抵抗”这一斗争方式的看法,可以有不同观点,但应理由充分,自圆其说
9、。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参考答案观点一:马丁路德金没有失败。他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不但赢得了蒙哥马利城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而且赢得了全国、全世界对伯明翰市黑人运动的关注和同情;不但胜利地组织了向首都华盛顿的大进军,而且深深地打动了包括总统肯尼迪在内的各阶层白人的心;不但促成了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从法律上正式结束美国黑人的被歧视地位,而且影响了英国国会通过反种族歧视法和反性别歧视法。就马丁路德金个人而言,他不但在生前获诺贝尔和平奖,而且他的诞辰早被确立为美国法定全国假日。最主要的是,他不但成了本国良知的代表,还成了人类良知的代表。而这一切所证明的恰恰是个子矮小的马丁路德金的
10、精神力量之强大,恰恰是他和甘地、曼德拉等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之强大。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观点二:非暴力主义是软弱的、无能的、注定要失败的。它的两位最著名的鼓吹者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就是最好的例子。甘地毕生致力于民族团结、宗教和解,1948年遭到暗杀;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店里被枪杀身亡。尊严是靠斗争得来的,是靠实力实现的,一味忍让是不会让反动者大发善心的。所以要实现真正的种族平等,必须使用暴力手段,用暴力推翻专制主义的统治。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读罢全文,结合你所掌握的材料以及从马丁路德金的言谈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一个人?提
11、示对人物的评价应结合人物的有关言行及事迹思考。对于马丁路德金,我们更应结合他在现实中所做的贡献来评价。参考答案马丁路德金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他被种族分子杀害之后,美国和联合国都以他的诞辰为纪念日,可见他的影响很大。我们从课文中也可以看到,作者作为美国民权运动领袖的高大形象。他作为美国黑人之一员,深切关心同胞的生活境遇。他为黑人同胞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痛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他有勇于斗争、知难而进的精神,并能在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清醒地看到美国黑人境遇未能改善的种种原因,也清醒地意识到斗争的种种阻力。他警告当局不要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同时又提醒“心急如焚”
12、的黑人同胞,要讲究斗争策略。他作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高瞻远瞩,指导黑人同胞的斗争。他提醒黑人同胞注意斗争的方式和策略,号召同胞以包容、忍耐和博爱来对抗仇恨,以和平的方式争取正当的权益。这就为黑人民权运动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满腔热情地投身民权运动,不顾个人得失。他怀抱远大理想,并执着地为实现这远大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奋斗。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如何辨别反复修辞手法本文大量运用反复手法,表达出作者的真挚情感。那么什么是反复?如何辨别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呢?1.什么是反复明确其内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2.反
13、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感悟其内容(1)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自己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例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3)语段反
14、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一大段,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反映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3.反复与排比修辞手法的区别领会其实质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例如: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302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