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 资源描述:
-
1、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准备: 1. 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 、 、 ,三别是、 、 .2杜甫,字 , 朝的伟大诗人,后人称他为 ,他和 并称为“李杜”.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岱宗 未了 搔更短 石壕 逾墙 不胜簪 长已 老妪 邺城戍 决眦 邺城 幽咽 问题探究:1、望岳这首诗是杜甫早期作品,诗中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全诗可分几层?是切着哪个字写的?哪些句子是虚写?哪些是
2、实写?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阴阳割昏晓”一句哪个字用得好?“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深刻含义?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
3、峰的誓言。4、这首诗是律诗吗?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5、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愈烧愈炽,跟家人难通音信。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6、石壕吏从体裁看是什么诗?从表达方式看是什么诗?内容主体是什么?从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叙事诗(又带有抒情色彩)。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
4、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7、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思想?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8、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9、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为什么?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对老妇则用明写。其实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原来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600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