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课件:3-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课件:3-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2019 2020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宋 散文 课件 秀才
- 资源描述:
-
1、第 三 单 元第9课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助读链接】一、作者名片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简介:王维(701?761),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外号“诗佛”,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中进士。曾为右拾遗,后为监察御史,左补阙,累官至给事中。晚年消极,在终南山和辋川隐居,寄情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因其曾任尚书右丞,后人又称他为“王右丞”。贡献: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评价: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王维的诗歌,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二、背景回放邀裴迪同游的书信王维于天宝三年(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有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裴迪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两人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味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家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
3、这一封信给裴迪,约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拓展链接】一、相关知识王维同道裴迪裴迪(716?),关中(今陕西关中)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辋川别业王维隐居的别墅辋川,在陕西蓝田县城西南约八里的山岭间,是秦岭北麓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王维在蓝田县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别墅(今已湮没),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在可歇、可观、可借景处,筑宇屋亭馆,使之成为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二、文体知识一种应用广泛的文
4、体书信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古人对书信的称谓主要有:书、启、笺、简、帖、教、状等。一般说来,叙写生活琐事,往来应酬,一般是短函,也就是所谓的“尺牍”;涉及社会民生、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有关问题,叙事说理或抒情言志而又篇幅舒展,即“书”。书信的特点主要有三个:(1)内容广泛。议论、叙事、抒情、写景,无所不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2)富于抒情性。能鲜明地表现作者的个性和风格,写作时随意挥洒,尽情倾吐,能使读者感到如见其人。(3)表现手法灵活。无成法,无定体,或寥寥数语,或洋洋千言,不需雕琢,率真自然,活泼自由,语言不避方言俗语。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
5、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即属于写景一类。三、微言大义王维名言警句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4.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6.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初读思考】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故山殊可过”一句埋下了一个伏线,暗点出自己隐居
6、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B.此信描写了山中幽美的景物,写出了冬日村落的夜晚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C.“草木蔓发”以下六句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景色,与前面岁末景色构成鲜明的对照。D.本文写景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解析】选B。文章第二段以山火、犬声、舂声衬托出夜的静谧,非“热闹非凡”。一、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近:_。下:_。景气:古今异义词,古义:_;今义:兴旺;繁荣(多用于否定式)。
7、殊:副词,_。过:_)(2)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足下:_。方:副词,_。温:_。猥:_)时近、靠近末尾气候过访,游览敬辞,对对方的敬称,可译为“您”温习鄙,自我谦称很正在(3)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憩:_。讫:_)休息完2.“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本句语言精练、简短,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总括了山中的气候特点。同时,还将引出下文对景物的描写、对春天美景的畅想和对裴秀才的邀请。二、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比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1)。寒山远火,明灭林外(2)。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