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4-11 飞向太空的航程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人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4-11 飞向太空的航程 2020 2021 人教版 语文 必修 课件 11 太空 航程
- 资源描述:
-
1、第11课*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前自主学习【基础自测】一、文学常识 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它不像_那样着力刻画人,而是以_为中心,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通过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_的综述。人物通讯事件若干事件二、音形识记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载货 登载 刊载转载B.落伍 落选 落枕 落汗C.直角 画角 口角 角色D.喷壶喷泉 喷射 喷嚏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静侯 预备 震动 一鼓作气B.翌年 开辟 尘封 直刺
2、九宵C.致意 联名 规道 扭转乾坤D.酝酿 横亘 辉煌 耸入云天【点拨】选D。A项,“静侯”应为“静候”;B项,“直刺九宵”应为“直刺九霄”;C项中的“规道”应为“轨道”。三、词语及标点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接到命令,到出发奔赴定点救治医院,李德辉只有两小时。他说:“没遇上惊天动地的事就是平安。”B.王小波说,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C.成功并不是一鼓作气的,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只有坚持到底才会胜利。D.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决战决胜的最关键阶段,要咬定目标,拥有扭转乾坤的力量,确保高质量打好打
3、赢脱贫攻坚战。【点拨】选C。A项,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B项,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C项,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不合语境。应用“一蹴而就”。D项,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2.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B.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C.美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
4、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D.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点拨】选D。“三号四号”之间加顿号。【初读感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介绍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的情景和意义。B.第3段承上启下,由上文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过渡到下面对一代代航天人为实现航天梦而艰苦努力的回顾。C.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让中国人第一次萌发了飞天的梦想。D.中国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后,立刻开展载人航天计划,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一度搁浅。【点拨】选C
5、。“第一次”错。2.本文的主体部分回顾了哪些事件?试简要概括。【点拨】(1)1958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3)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课堂合作探究【激趣导入】导入语一: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送入太空,他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壁画,几千年的梦想今天得以实现。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航天科技工作者们的默默奉献,下面一起来看这则新闻飞向太空的
6、航程。导入语二:从古到今我们一直梦想能像鸟儿一样翱翔于蓝天。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有敦煌飞天壁画,更有人类第一个企图用火箭作为动力飞天的明代人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直到今天,这一梦想才变为现实。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文本研读】目标一:分析文章的文体特征1.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本文却用大量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应如何理解?2.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描写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情况和意义,是新闻的导语部分。B.文章的主体部分叙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从新闻的构成看,属于新闻的背景,它是文章
7、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应了文章的标题。C.文章在介绍“神舟”系列的发射历程时,有详有略: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发射是略写,“神舟”五号是详写,重点写。D.结尾介绍“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是导语所介绍事件的结果,属于新闻的结语部分,是可有可无的。【点拨】选D。“可有可无”错。目标二:欣赏文章的叙述方式和语言特色3.本文的开头运用了倒叙手法,有何作用?【点拨】(1)内容上:作者在记叙“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一事件的历程时,开头正面写了“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先写这一飞入太空航程的结果,然后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这样写能够突出“神舟”五号成功飞向太空的历史意义。(2)结构上:运用倒叙的手法
8、,最后落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呼应,重点突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有何妙处?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点拨】“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火箭点火、发动机工作、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过程,这些词语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十分有气势,传神地写出了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5.文章在记叙中插入了一些议论抒情的句子,试分析下列语句的作用。(1)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9、2)“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6.文章最后“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点拨】这句话单独成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很受鼓舞。目标三:探究文章标题的含义7.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点拨】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既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又指中国的航天事业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梦圆”的探索过程。【课堂小结】一、结构图解二、思想启迪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安徽专版)习题讲评课件:9(共3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