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八上第一单元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1 第一 单元 知识 梳理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能力 训练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 识 梳 理寻找共性寻寻找找篇目体 裁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消息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消息3.“飞天”凌空新闻特写4.一着惊海天通讯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新闻评论1 消息二则一、课文文体:消息(新闻)二、文体知识消息是以简明的文字迅速,简要报道新近发生事件的新闻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及新兴的网络媒体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体裁,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三、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他的主要作品有
2、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等。四、创作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五、读准字音1.生字读音。区域(y)溃(ku)退锐不可当(dn
3、g)芜(w)湖歼(jin)灭要塞(si)督(d)战阻遏()管辖(xi)摧()枯拉朽荻(d)港2.多音字、形近字炸油炸(zh)炸弹(zh)当当(dng)真锐不可当(dn)塞活塞(si)要塞(si)阻塞(s)溃(ku)败馈(ku)赠振聋发聩(ku)六、重点词语(1)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2)要塞: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3)业已:已经。(4)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5)督战:监督作战。(6)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7)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七、答疑解惑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首先,中路军最早渡
4、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军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路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
5、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八、课文主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九、文体知识 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所以新闻,又叫 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
6、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新闻六要素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新闻六要素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真实)、时效性(及时)、准确性(简明)4、消息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则省略。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
7、包括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导语:一般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主体:承接导语、是消息的主干,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5.消息的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或发电媒体或单位)、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2 首届诺贝尔奖颁奖一、课文文体:消息
8、二、题目解读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其中炸药最为出名。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
9、、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三、读准字音。颁(bn)发建树(sh)仲裁(zhng)遗嘱(zh)挪(nu)威逝(sh)世巨额()渗(shn)透安慰(wi)形近字辨析。授(授奖)颁(颁发)抄(抄写)援(援兵)频(频率)钞(钞票)四、重点词语。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建树:建立的功绩,指在事业上颇有功绩。仲裁: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也叫公断。遗嘱:指人在生
10、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身后各事的话或字据。吞食:比喻大量地吸收。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五、课文主题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六、消息的结构“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明确:本文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时间后,获奖者信
11、息应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要,但是又不可舍去,所以放在主体次要部分。最后再交代新闻背景。这则新闻俨然按照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范文。七、考点攻略1、给新闻拟写标题这里说的拟写标题是指拟写主标,它要求能够概括出新闻的核心内容。若能做到形式优美、语言有文采,则不失为优秀标题。攻略一:利用新闻结构特点导语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详细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对导语的丰富和扩展。结语是对事件和影响的阐发,起补充延伸作用。因此,拟标题重点看导语,并适当参考主体部分,结语则用来验证。攻略二:提炼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09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春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