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件语文版必修320191101374.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13 新建 竹楼 课件 语文版 必修 320191101374
- 资源描述:
-
1、1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本文写于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
2、野县)人。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易朴实,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小畜集承明集等。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6.明句式(1)亦谪居之胜概也。(判断句)(2)(吾)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省略句)7.积名句(1)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
3、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2)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目标一】解读课文,体会意蕴,理解作者的情怀1.全文除末段记写作时间外,其余五段都是围绕竹楼展开的,这五段分别介绍了哪些与竹楼有关的事?提示:本文以“亦谪居之胜概也”为界,大致分前后两部分,前为记叙描绘,后为发慨咏志。第一段:竹楼新建之因。第二段:竹楼视听之美。第三段:竹楼闲居之乐。第四段:竹楼的诗人风韵。第五段:为竹楼祝福。2.竹楼带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提示:作者眼中的小竹楼是充满生机的,并透着一种自
4、由畅快的气氛。这从文章中作者与友人在小竹楼里鼓琴、咏诗、下围棋、做投壶游戏等活动中可以看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3.作者为什么要追求一种清幽寂静的境界呢?提示:因为作者对坎坷曲折的仕途感到疲倦,对污浊喧闹的官场感到无奈,试图在旷远寂静的环境里解除自身的烦恼。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提示:本文作于作者人生最后一次贬谪期间。文章通过对贬谪地黄州城外荒郊自己所建简陋小竹楼中生活情景的描绘,抒发了由此引起的种种人生感慨。在这些感慨中,有落寞惆怅,也有愤懑不平、不甘沉沦。从文章“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
5、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等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目标二】赏析文章艺术特色1.课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竹楼视听之美时,为什么略写所见之景,而侧重于从听觉角度来写声音?提示:从声音角度更能体现竹楼的独特之处,由于竹的共鸣效应,竹楼里的音响效果不同寻常,作者认为这些和谐宜人的美妙声音“皆竹楼之所助也”,体现作者对竹楼的喜爱,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竹楼环境的清幽宁静,这正是作者选择在“雉堞圮毁,蓁莽荒秽
6、”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楼的原因,即寻求宁静,可见作者虽身处困境,心灵却依然平静,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和处变不惊、淡泊宁静的心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2.在课文第四段中,作者将自己的竹楼与四大名楼作对比的意图何在?提示:以楼明志。四大名楼高大华丽,却是藏污纳垢之处,竹楼虽然简陋,却尽显高雅;声色歌舞乃昏庸权贵和俗夫之事,非骚人之事;骚人自当持守高洁。这样写便于对照之中,再显淡泊的志趣。3.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提示: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于“屈身而不屈于道”的高尚人格操守的坚持。文章第五段围绕着竹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议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
7、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的志士仁人们的品格境界却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1.从课文第三段中,我们从作者的闲居生活中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形象?提示:闲居所着之装身披鹤氅,头戴华阳巾,俨然隐居之士。闲居之乐读书,赏景,饮酒,品茶,送夕阳,迎素月,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超然尘世之外,与自然为伍、与日月相伴的作者形象,表现出作者身处逆境而豁达自适的乐观情怀和对名利纷扰、富贵宦达的厌弃。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2.第三段说“销遣世虑”,作者在来小楼前有什么样的“世虑”呢?来小楼后,他
8、的“世虑”消失了吗?提示:作者来小竹楼前的“世虑”应是求取功名,来小竹楼后虽然获得暂时的心灵释怀,但字里行间依旧流露出失意、无奈、不平的愤懑。第四段中他将竹楼与齐云、落星、井幹、丽谯等名楼作对比,虽是对比,却也说明作者还没彻底忘记凡俗的名楼。第五段中作者有意让时间不间断,规模化的铺排,有着强调其奔波不定的作用,暗示出落寞、伤感与不平。他毕竟是位儒士,不论贬谪如何伤他的经世之心,他也无法彻底泯灭那份感人至深的济时情怀。其“世虑”又怎么是这个竹楼“销遣”得了的呢?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赏鉴文白对译3.在此楼赏景,可以享受到视听之美、闲居之乐,当然是“庶斯楼之不朽也”,但文中第五段却又说“岂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62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