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7 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考语文二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7 第2讲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020 高考 语文 二轮 通用 课件 专题 分析 概括 诗歌 内容 思想 感情
- 资源描述:
-
1、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也是备考的重中之重。本讲主要讲解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两种命题形式。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思想感情指的是作者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3-一、(2019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
2、,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
3、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B解析:B项,“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不准确,“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的意思是冬天温暖,故尚有蚊蚋聚集,人在远处,因此凫鸭“得恣其乱”(自由自在地游弋、嬉闹)。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5-2.分析概括内容“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解析: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4、景画面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然后用形容词概括画面的特点。回答本题应抓住“山色”“江光”这两个意象,对“远、夕、寂寞、滋漫”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然后用“寥廓壮美”之类的形容词予以概括。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6-3.分析概括感情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参考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解析:“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表达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表达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专
5、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7-二、(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元九、李二十:分别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
6、断-8-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答案解析解析关闭C项,“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不正确,这里主要是戏谑李绅的意思,与标题“戏赠”一致。D项,“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皆不正
7、确,从诗歌本身来看,这是作者对自己命运遭际的不满,人生在世却“富贵”“无分”,只能等待身后的文名,这里虽有作者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作者难言的不平与辛酸。答案解析关闭CD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9-2.分析概括感情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参考答案:作者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读这首诗要注意作者信息: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
8、倡导者。做此题时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释共有四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极有帮助。首联对自己的诗歌创作推重“风情”“正声”充满自负态度,并以此态度贯串全篇。颔联由自负开始转而向友人戏谑自夸,“每被老元偷格律”一句中“偷”字写自己的作品被朋友暗自拿去模仿,有戏谑的成分;“苦教短李伏歌行”,拿朋友的短处、外号呼之,有开玩笑的意思。颈联由自负、自夸转而预言身后定有诗名。尾联说自己新编成十五卷诗集,却说“莫怪气粗言语大”,即不要怪里面的内容“言辞夸张”。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10-三、(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
9、首宋诗,完成第12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11-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
10、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通过注释可知,苏辙在当时的名位很高,诗人引用唐代李揆的典故,用李揆指子由,是想借此告诫子由,出使契丹,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可知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的典故,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B项,
11、“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属曲解文意。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理解偏颇。答案解析关闭BD专题七第2讲 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前试做自我诊断热点突破满分方略课前试做自我诊断-12-2.分析概括内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应具体赏析首联。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8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