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项检测卷(八)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项检测卷八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1 年级 语文 上册 专项 检测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习题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专项检测卷(八)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二)(三)(四)(五)(六)(一)记游定惠院苏 轼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一)1234下一栏目5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
2、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注释】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鬻(y):卖,这里作“买”讲。瀹(yu):浸渍。夤(yn)缘:循沿。藂(c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一)1234下一栏目5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1)园已易主()(2)晚乃步出城东()(3)以后会未可期()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 学而时习之B.此木不为人所喜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C.往憩于尚氏之第征于色,发于声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方七百里,高万仞更换步行预料【解析】A.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递进;B.介词,表被动/动词,作为;C.介词,在;D.副词,正/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方圆。C(一)1234下一栏目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_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记游小品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记录了他游定惠院时的所
4、见所闻所感。B.本文开头即写海棠每岁盛开,必去观赏,可见作者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C.虽然“园已易主”,但以苏轼之故,主人对定惠院东小山上的海棠、枳木仍加以保存、爱护。D.本文是作者应徐得之之请而作,以作为日后回忆时的谈资。枳树花白而圆,就像颗颗大珍珠叠加在一起,颜色、香味都不一般。【解析】A.“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说法有误,应该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A(一)1234下一栏目55.本文以写小事细节见长,且笔法细腻,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_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醉睡在小板楼阁上,微微醒来的时候,听见来做客的
5、崔老成弹奏着雷氏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远,好像并非人间一样”,作者将琴声比作悲风乍起、晓月初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声的清脆有力。(一)1234下一栏目5【参考译文】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长得)非常繁荣茂盛。每年海棠花开的时候,(我)一定带着客人置办酒席,(我)已在海棠花下醉了五次了。今年又同参寥禅师等两三个人到这里拜访,但园圃已换了主人了。(这个)新主人虽说是市井之人,然而因为我的缘故,(所以)对这园子(还能)稍微培育整治。山上有很多老枳树,木的质地坚韧、形体瘦削,(枳树的)筋脉都历历可见,就像老年人的脖子。枳树花白而圆,就像颗颗大珍珠叠加
6、在一起,颜色、香味都不一般。(因为)这树不被人们喜爱,(所以往往被人们)稍微砍去一部分,(但)由于我的原因,(这树)也没有被砍伐。(大家)喝过酒,去到姓尚的住宅休息。姓尚的人家也是市井之人,但住处却整洁、宽敞,就如南方吴越人家一般,竹林花园都叫人喜爱。我们醉睡在小板(一)1234下一栏目5楼阁上,微微醒来的时候,听见来做客的崔老成弹奏着雷氏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深远,好像并非人间一样。晚上才步行到城东,买了大木盆,意思是用它来盛水、浸渍瓜和李子,于是(我)沿着小河岸而行,到了姓何和姓韩家的竹园。当时姓何的人家正在竹林间盖房子,地基已开辟好了,于是在竹荫下摆起
7、了酒席。有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来用油煎的糕饼,名字叫“甚酥”,味道美极了。客人还想饮酒,而我忽然没有了兴致,于是就顺着小路回去了。路过姓何的小园圃,要了一丛橘树,移种在雪堂西边。一起来做客游玩的徐得之即将到闽中去了,以后能否见面很难预料,就要求我记下这次游玩的经历,为了使他日后见面拍掌而笑(有个纪念)。当时就参寥禅师一人不喝酒,用枣汤来代酒。(一)1234下一栏目5(二)与子俨等疏(节选)陶渊明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
8、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注释】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大分:指寿命。役:从事。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至心:至诚之心。(二)1234上一栏目下一栏目561.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汝 辈
9、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没有猜疑,没有猜忌终身,一辈子/(二)1234上一栏目下一栏目56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_(2)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_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石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很有限了。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该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义。(二)1234上一栏目下一栏目564.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
10、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解析】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友爱。C(二)1234上一栏目下一栏目565.文中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_6.结合选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谈谈你对陶渊明的认识。_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
11、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二)1234上一栏目下一栏目56【参考译文】(我)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石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很有限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从事打柴挑水的劳动,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免掉?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有什么话好说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该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义。鲍叔、管仲分钱财时,(谁多谁少)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时(靠鲍叔推荐)而成就事业,伍举在逃亡之后(经归生帮助得以回国)立下功劳。异姓之人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
12、颍川的韩元长,(二)1234上一栏目下一栏目56是汉末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八十岁才去世。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氾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诗经上说:“对于崇高的道德要敬仰,对于光明磊落的品质要遵行、学习。”即使不能做到像前人那样,但也要用至诚之心尊崇效仿他们。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没什么再说的了。(二)1234上一栏目下一栏目56(三)与致虚妹丈书高尔俨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305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作业课件:第4单元达标测试题(共2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