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9

类型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0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ppt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33749
  • 上传时间:2025-11-06
  • 格式:PPTX
  • 页数:99
  • 大小:3.65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0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 2021 秋高二 语文 新教材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课件 10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10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语 文2021内 容 索 引晨读篇 闻鸡起舞课前篇 一起预习课内篇 一起思考课外篇 一起阅读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品赏作者对山水田园的体悟,品味文本语言上的特点。3.结合王羲之、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深沉的感叹,探索生活的意义,认识生命的价值。晨读篇 闻鸡起舞文化典故典故入木三分出处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

    2、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文,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张怀瓘书断王羲之)解读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质祝版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板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刻者惊叹其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后“入木三分”成为成语,比喻书法功力深厚或分析问题透彻。王羲之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王羲之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

    3、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可见,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诵读鉴赏原文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鉴赏平淡中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对真善美的追求后四句抒写的是诗人经过生

    4、活的磨砺后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索。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有两条供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另一条是归隐田园。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可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的诗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和盘现出。课前篇 一起预习作者简介兰亭集序书家至圣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

    5、为“书圣”,其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手,世人合称之为“二王”。作品背景东晋时期,受政治和玄学的影响,士人们不关心现实,他们寄情山水,谈玄论道,放浪形骸。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是传统的“修禊日”(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在溪水边洗濯,以祈福消灾。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祈福消灾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王羲之和当时许多名士聚于兰亭,举行“修禊”活动。这次兰亭聚会名流云集,规模宏大,与会者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他们沿溪流而坐,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当

    6、场写成了著名的兰亭集序。相关常识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古义:它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心怀。今义:动词,抱在怀里;名词,胸前。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名词,文化或文人;形容词,文雅。6.特殊句式(1)

    7、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后置)(2)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3)死生亦大矣(判断句)(4)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7.文化常识(1)暮春:农历三月,春季的末一个月,也称“季春”。古人按农历,把一年十二个月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以孟、仲、季表示三个月的顺序。如“孟春”,指农历一月。(2)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文白对译作者简介归去来兮辞并序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做过几年小官

    8、,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背景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相关常识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辞以四言或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

    9、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2.一词多义3.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古义:感叹。今义:不吝惜。古义: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幽深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5.特殊句式(1)皆口腹自役(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皆”表判断;“自役”,动词的宾语前置,役使自己)(2)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6.文

    10、化常识(1)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民间称为中秋。(2)自号: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又称别号。旧时给自己取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有的以兴趣爱好为号。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蒲松龄常去柳泉边采风,写出了惊世之作聊斋志异,因与柳泉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号“柳泉居士”;田园诗人陶渊明每于劳作之余,在亭亭如盖的柳荫下击节而歌,聊以慰藉,自号“五柳先生”。(3)“家叔”等“家”字一族: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如称父亲为家君,称母亲为家母、家慈,称兄长为家兄,称姐姐为家

    11、姐,称叔叔为家叔等。文白对译课内篇 一起思考文脉图解文章主旨兰亭集序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写了兰亭修禊的盛事,叙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并由此生发出“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死生亦大矣”的人生感慨,最后交代了编集的原因。作者阐释了自己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展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归去来兮辞并序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抒写了作者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归田后的乐趣。文章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安适与喜悦的心情,表明他对时政,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

    12、出其乐天安命的归隐情怀。文本研读研读任务一条分缕析细思量理解文本内容兰亭集序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序”说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1.从内容上看,兰亭集序开头两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提示 前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聚会时的活动高雅有趣。“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兰亭集序第3段转入

    13、议论,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痛”的?提示 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慨,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忽然感到“不知老之将至”,因此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作者将抒情与说理有机结合,很好地做到了情理交融。3.归去来兮辞并序序文交代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请根据序文内容分条归纳总结。提示 原因有四:“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4.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文的正文部分共四个段落,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各段的内容。提示 第1段:交代了厌恶官场的原因

    14、。第2段:写了归家途中的迫切,抵家时的欣喜,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第3段:表现了作者鄙弃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和隐居乡村的生活情趣。第4段:表现了作者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隐士情怀。5.归去来兮辞并序主要写作者的“归”情,文章围绕“归”字,写了哪些内容?提示 归家途中小舟轻飏,和风吹衣;归家心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家人欢迎“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归后生活饮酒、游园、观景。研读任务二精读深思细揣摩把握思想感情王羲之陶醉在兰亭集会的盛况里,陶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中。他寄情山水,引出了“死生”这一人生的重大问题。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陶渊明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名利、

    15、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他们都对有限的生命加倍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6.统观兰亭集序第3段,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提示 俯仰一世(生命短暂)不知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光阴易逝)7.兰亭集序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提示 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活着要能享受乐趣,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这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8.兰亭集序中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调有些低

    16、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提示 本文第1、2段中作者对这次集会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这些都体现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第3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无限的价值。第4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9.有人说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一种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两句是如何理解的?提示 面对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作者羡慕万

    17、物,感叹自身,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之伤感。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暂与仓促。这两句虽有点沉郁,但细品味,其基调还是静谧而愉悦的。10.如何评价归去来兮辞并序结尾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 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乐天安命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也流露出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隐逸的道路基本上都是逃避现实的,有消极的成分。但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陶渊明不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其不慕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它启示人们要蔑视那丑恶污秽的现实,从生活上远离它,从道德上鞭挞它。研读任务三反复阅

    18、读细涵泳鉴赏表达技巧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巧妙地融为一体。而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寓情于景,又触景生情,将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1.兰亭集序共四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两段和后两段有什么不同?提示 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借景抒情;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12.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一般的序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提示 作为诗集序,本文除了具备一般书序都介绍的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外,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13.“诗言志”,诗人的思想感情要借助相应的载体和手段来表达。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是通过怎样

    19、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个人内心复杂的感情的?提示 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强烈而充沛,有感慨,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一切都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借助于景物的形象描写。情在景中,景与物也有人情和个性。如第1段写归家途中的景色“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烘托了一种离开困境而进入坦途的欢快之情。又如第2段描写作者刚进庭院时看到的景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对家中松菊的特殊关切,说明了作者志趣的高尚,特别是“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过去做官本来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而知还。社会动乱黑暗,自己已到了迟暮之年,但仍要保持晚节

    20、。这里的“孤松”和上文的“松菊”一样,寄意深远。可见作者在心旷神怡的境况里,仍然不忘坚持个人的高洁情操。作者的性情与田园自然的美好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心灵的纯朴自由,外化在清新、幽远而富于生机的景物之中,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14.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文“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结合归去来兮辞并序谈谈你的理解。提示(1)情景、事理浑融一体。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自然而然地表现洒脱的胸怀、高洁的志趣和意兴。如那无心出岫的白云,倦飞知还的鸟,以及孤松、菊花、清泉等,无不被赋予和

    21、作者一致的个性和情操,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寄托遥深,诗意浓郁。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诗表现了作者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平淡自然,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文章水乳交融,景中融情,物中含理,在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令我们的情感得到熏陶,甚至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显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作者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

    22、描,朴朴素素。语言平易简洁、清新流畅。作者在文中多使用双声(惆怅、怡颜、崎岖)、叠韵(盘桓、窈窕)、叠字(遥遥、飘飘、欣欣、涓涓),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比较鉴赏鉴赏活动一魏晋时期,文坛上已经开始出现雕饰堆砌之风,而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这两篇文章却能保持其特有的语言风格,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分析其语言特点。提示(1)语言风格:都具有“淡远”“拙朴”的特点。“淡远”表现一种闲散、恬逸的意境。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以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静无为,乐天安命,不汲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而兰亭集序中,作者描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

    23、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拙朴”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作者心胸的真实展示。在兰亭集序中,作者对兰亭优美景象的描绘,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信可乐也”;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写出了回到田园后的园中之乐、田中之乐和身心自由之乐。(2)句式特点:两篇文章多处使用了对偶句。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但又各有特色。归去来兮辞并序骈偶押韵,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兰亭集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2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鉴赏活动二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从整体上看,二者的“生死观”有同有异,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提示 同:二者较为相同的观点是生年有限、人生易逝。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面对良辰美景,两文作者都感叹人生短暂,不及自然万物那样生命持久。异:两文生死观的不同正是对待生年有限、人生易逝的态度。王羲之感叹欢乐的易逝、人生的短暂,对此感到痛苦,想要超越生死而又认

    25、识到把生死、寿夭等同起来是一种虚妄。文章中,他希望以诗文与后人心灵沟通,生活中服食修仙,希望将生命延长。陶渊明的生死观更加达观、超脱,对他来说,尽管“寓形宇内复几时”,但更重要的是怎样选择和利用好这短暂的人生。他把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体,因此也就没有了要汲汲于突破生死的焦虑,减少了对死亡的沉痛之感。他平静随化,因而也就自然乐天。课外篇 一起阅读群文呈现陶渊明的田园材料一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将:岂。胜:美。纪:经营。材料二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

    26、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材料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4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405年,刘裕迎司马德宗复位,十几年后司马德文(司马德宗之弟)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平定桓玄后

    27、,刘裕开始掌握朝政,并逐渐露出登帝的野心。在对平定桓玄之战的论功行赏中,刘裕却仅仅让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野心”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他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写道:“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公元405年秋,叔父陶夔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

    28、,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了。幸甚啊,幸甚!归去来!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

    29、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的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他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

    30、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五柳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节选自桃花源里的陶渊明,有删改)阅读思考1.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

    31、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田园,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他的田园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材料一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进行描述:邻居路过门前,热情地打招呼、劝酒,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想念时就披上衣服,去找人谈心,说说笑笑没有满足之时。材料二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洋溢着作者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表现了作者对宁静和安适田园生活的热爱。2.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政治上不得志,最终对仕途彻底绝望。对不被重用、无法施展兼济天下的抱负的不满;对龌龊的官场的厌弃;面对屈辱时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的爆发,使陶渊明最终决定归隐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在田园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明白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晋时文人洒脱飘逸的世风对他的影响。野逸散仙般的外祖父及佛道隐士也对他产生了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0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374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