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4 叶圣陶 先生 二三事 作业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四单元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原创题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商酌(zhu)修润譬如(p)鞠躬尽悴B.累赘(li)拖沓遵嘱(sh)感慨系之C.恳切(kn)生疏别扭(bi)宣扬朦胧D.妥帖(ti)打拱丁卯(mo)躬行君子答案1.CA项,鞠躬尽悴鞠躬尽瘁。B项,遵嘱(zh)。D项,妥帖(ti)。2.2021长沙市周南教育集团月考改编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王老师在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她在教学上也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跟学生请教;她始终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原则,因而深得师生们的敬
2、重;我还记得她曾跟我们说过:“一双球鞋、一个篮球、一套校服这些在我们城里孩子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却是那些颠沛流离的山区留守学生深埋心底的梦想”A.以身作则 B.不耻下问C.诲人不倦 D.颠沛流离答案2.DA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使用正确。B项,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使用正确。C项,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使用正确。D项,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不合语境。故选D。3.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垃圾分类就是居民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载体,本身就是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
3、。我国部分垃圾分类先行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了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前端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低、准确性差,已经成为制约后端分类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并发扬效益的主要矛盾。强调居民切实履行源头分类投放责任,进而养成良好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你的修改建议。(2)第句画线部分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3)把“在这种情况下”放到第句前,可以使上下文表达更顺畅。答案3.(1)把“教育是什么”后的“,”改为“?”。(2)把“发扬”改为“发挥”(3)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莲花像一个个湛蓝色的小喇叭,对着都市的天空唱着动听的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B.“
4、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这句话中的文学常识的表述是正确的。C.“近日听闻你家小女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真是可喜可贺啊!”这句话说得恰当得体,有分寸。D.“艺术节上,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是女教师们展示的模特秀古韵旗袍。”这句话中加点的两个“的”字均为助词。答案4.C“你家小女”表述不得体,称别人的女儿应用“令爱”。5.原创题将下面语句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以叶圣陶先生为例,他自身不仅有极其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在语言文字方面有极其辉煌的成就。他造诣精深,学通中外,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最富有中国特色,也最具有时
5、代性。如果说,其成就翘然秀出于世界语文教育之林,是绝不过分的。本国优秀的语文教育理论和经验,是语文教育大家教学和语言实践悟性的结晶。其思想的形成,又正当海运大开、西风东渐的中国大变革时期,主观和客观条件都非常优越。A.B.C.D.答案5.C句总领全段;句举例说明;句承接句,阐述叶圣陶先生思想形成的背景;句和句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的成就。2021江西南昌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1分)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
6、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
7、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
8、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1.选文第段主要写了哪两件事?(2分)答案1.【答案示例】第一件事:吕叔湘先生亲眼见叶圣陶先生为他描文章的标点。第二件事:叶圣陶先生与“我”商酌文字修改的事。(各1分)【解题思路】结合具体内容,可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概括选段的主要事件。2.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2.【答案示例】这句话在文中起了
9、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上承叶圣陶先生文字方面的待人厚,下启日常生活中的待人厚。(2分)【解题思路】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往往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选文中的画线句是过渡句,首先考虑其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结合前后内容具体分析即可。3.选文第段末尾两次提到了“悲伤”一词,请你谈谈对这两处“悲伤”的理解。(4分)4.选文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什么样的品质?(2分)答案3.【答案示例】两处“悲伤”含义不同。前一处“悲伤”是叶圣陶先生因在京城工作多年的“我”却沦为住旅店的境况而感到悲伤;(2分)后一处“悲伤”则是“我”因为社会上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宽厚的人越来越少而感到悲伤。(2分)【解题思路】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405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梳理:病句辨析练习课件29张.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