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2梅岭三章精品课件(部编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单元 梅岭三章 精品 课件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凯歌淮海中原定,团结亚非正义伸。赢得光荣归祖国,敷扬文教为人民。修篁最爱莫干好,数曲新词猿鸟亲。郭沫若赠陈毅同志九年级语文下册2*梅岭三章学习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重点)2.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难点)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素养)知识备查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
2、誉。主要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背景资料知识备查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的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10月,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xng悻而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知识备查旌悬阎捷烽涯旗报罗
3、烟应有jnxunynjifny预习检测读 一 读血雨腥风取义成仁xu整体感知1.自读诗前小序,说说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一九三六年冬,梅山 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旋:不久、随即)。时间背景地点缘由结果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整体感知2.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3.根据你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概括每一首诗的大意。第一首:回首
4、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整体感知精读细研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心里想些什么呢?很多次战斗。百,概数,多的意思。译:今天我将上断头台,心里想些什么呢?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第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起。精读细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旗帜的总称。这里指军士。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译:这次(如果我死了),我(就)去阴
5、间搜集我旧日的部队,十万人挥舞着红旗斩杀那阴间的阎罗。精读细研说一说:这一章后一句诗哪几个字比较精妙?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效果。此 去 泉台 招 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有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旌旗: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法。阎罗:即阎罗王,民间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2.第一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气概?第一章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精读细研精读
6、细研3.请同学们齐读第二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恰好。指我国南方。古代边境有敌人进犯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点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城门。译:我国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了,我们必须有为革命献身的信念。精读细研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这里指各位同志。诸,许多。君,对人的尊称。当作。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译:后死的同志要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当作告慰死者的纸钱。精读细研4.第二章前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战争。第二句引用吴将伍子
7、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头悬国门”的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ju)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精读细研精读细研说一说:你还觉得前两句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牺牲的光荣感跃然纸上。精读细研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后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表达效果。表达了对同志
8、、对战友的无限期望。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对胜利充满了信心。精读细研说一说:读到“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你还能想到哪句诗?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不同点:首先,陈毅诗句中对革命生涯的无比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情,乐观、轻松、豁达的精神和革命军事家的气魄是陆游诗中没有的。其次,陆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悲愤、悠长的遗恨和满腔希望的交织,陈毅诗中则没有如此浓重的悲、忧、恨。陈毅的诗表达的是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精读细研6.第二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面对今日,勉励来者,盼捷报飞。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