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重庆卷).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6 年高 语文试卷 答案 重庆
- 资源描述:
-
1、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重庆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5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B、遏止扼要鄂伦春族厄瓜多尔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D、撕裂趔趄烈火金刚骂骂咧咧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慰藉销毁矫揉造作瞠目结舌B、焦躁坐标变本加厉缘木求鱼C、颠簸竣工关怀备至顶礼摩拜D、盘绕静谧哄堂大笑迫不及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
2、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C、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D、这些事故给
3、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
4、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
5、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应当看到,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
6、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5、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B、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C、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D、社会
7、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6、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A、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B、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C、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D、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B、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的碰撞和转变C、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D、文化危机
8、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9、。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
10、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B、拜住袖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C、不得已而为盗耳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
11、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_人教(部编版)(2016)(共45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