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烛 课件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同步 精品 课堂 统编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导入有人说,没有诗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更庆幸的是,诗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诗里,我们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获得了性情上的陶治,更获得了心智上的滋养。古诗如此,新诗亦如此。之前我们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此诗表现出伟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和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他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一篇诗歌红烛,我们来共同体会先生的的赤子情怀。红烛闻一多学习目标Contents1231、学习诗歌的“三美”原则。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理解意象“红烛”的象征意义。3、感受诗歌蕴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国情感。主要作品:1923年9月7日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
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1-4册);1993年12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闻一多全集。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题目解说红烛: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如寿星像前,洞房内。文学常识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
3、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因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三美”主张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仅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还有建筑的美。
4、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建筑美是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了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节: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第二、三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第四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第五至第七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
5、慰。第八、九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对鼓励的呼唤。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引子出处1、这首诗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
6、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歌主体扣住了引子中的哪两个字写红烛?说一下理由。“灰”与“泪”两层。2、3、4节“灰”5、6、7、8节“泪”品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2、开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对全诗有什么作用?是全诗抒情的中心和总纲。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否则就不配做诗人。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一个“吐”字;逼真地描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3、自读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613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第五部分微写作 第三编 第5讲 线串珍珠式——脉络分明一眼清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