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年高 语文 同步 测试
- 资源描述:
-
1、谈中国诗同步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羡妒(xin) 嫉恨(j) 会稽(hu) 精髓(su)B.颦蹙(c) 内疚(ji) 皮夹(ji) 深挚(zh)C.无垠(yng) 熬夜(o) 瞭望(lio) 混沌(dn)D.桃核(hi) 侈谈(sh) 尽快(jn) 睿智(r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叫嚣 回长荡气 数见不鲜B.混沌 聊以慰籍 斩钉截铁C.亵渎 卧薪尝胆 必恭必敬D.寡陋 惊天动地 义愤填赝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B.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
2、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C.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D.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B.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D.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
3、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B.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C.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D.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6.下面8个句子顺序混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
4、分辨出来。假如一位只会欣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明彼此的特点。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A. B.C. D.剖析精彩文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
5、;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7.对上
6、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8.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9.“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什么修辞手
7、法,具体含意是什么?10.怎样理解“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综合拓展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