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学案:2.5《谏伐匈奴书》(北京版必修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伐匈奴书
- 资源描述:
-
1、谏伐匈奴书学案一、文言基础(一)给下列句子加点字注音1.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2.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3. 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4.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5. 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6.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7.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8. 又使天下飞刍輓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9. 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1
2、0. 高帝悔之,乃使刘敬往结和亲,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11. 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12. 上自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 13.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1.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2.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3. 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4. 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5. 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6. 地固泽卤,不生五谷
3、,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7. 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8. 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而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1.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2. 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3.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地千里,以河为境。4. 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5. 夫匈奴,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6. 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7. 上自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
4、人。8.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 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2胜必弃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3. 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也。4. 秦政不行,权分二子,此得失之效也。二、预习思考题1.上网查阅有关史料,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史实及时代背景,了解汉朝与匈奴的历史恩怨,以帮助理解课文。2. 请使用谏伐匈奴书中李斯谏言和御史成谏言的几个关键词语,概括出匈奴生活的基本特点。3. 本文是一篇有名的谏疏,概括作者进谏的目的和理由。4. 阅读课本52-53
5、页,结合主父偃的谏伐匈奴书,体会谏疏文的特点。 5. 阅读课本55页“探究提示”第2题资料,思考谏伐匈奴书为什么能有如此重大的应用价值?今天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三、学中困惑和感悟第6课 谏伐匈奴书学案资料 一、简介作者 主父偃,西汉齐国临淄人,年轻时主要学习纵横家、辨士之说。纵横学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暗中操纵着列国之间的战和。他的仕途之路非常坎坷。早年的主父偃虽遍览群书,广泛结交各个学派的人物,但始终郁郁不得志,受人排挤。抱着怀才不遇的满腔怨愤,投奔卫将军卫青,请他把自己直接引荐给汉武帝。卫青虽多次为他说话,但很长时间没有引起汉武帝的重视。在困境中,主父偃认识到不能长期这样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7列夫.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