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泉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PDF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年级 语文 期中考试 试卷 答案 PDF
- 资源描述:
-
1、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
2、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
3、、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
4、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本大题共5题,共10分。 1. C (A混为一谈hn;B咄咄逼人du;D匿笑n。) 2. B( A“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不能用作形容“少男”; C根据“有不懂的地方千万要问”这句话,此句“不求甚解”用错;D“废寝忘食”意为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借以形容十分刻苦并专心致志,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 A (B前后不一致,删去“能否”或在“人们”的后面加上“是否有”;C“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D“第一趟”与“首飞”重复,删去其中一处。)4. B 5. C(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
5、B泰戈尔的是印度作家;D句中的“希望”是名词。) 二、本大题共1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10分)(1) 归雁洛阳边(2) 枯藤老树昏鸦(3) 思君不见下渝州(4) 落花时节又逢君(5) 遥怜故园菊(6) 一夜征人尽望乡(7)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8)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三、本大题共3题,共33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9题。(9分)7(每题0.5分,共2分) (1)同“否”。 (2)回头看。 (3)代词,代指金子。 (4)原来,从前。8(4分) (1)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2分,“舍
6、”“去”“乃”“至”未译出各扣0.5分。“至”不能译作“来”或“过来”。)(2)管宁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2分,“分坐”0.5分,“子”0.5分,“割席分坐”不译不给分。)9(一点得1.5分,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1)以礼相待(2)志同道合 (3)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乙文参考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子离开。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