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一语文同步:2.9《师说》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说 2011 语文 同步 2.9 苏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师说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3、了解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感悟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破”“立”结合、 正反对比的写法。2.实词“传、师、从”,虚词“以、其、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三、学习难点:1、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2、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县,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
2、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足见韩愈是唐代一位很有影响的教育家。他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3、、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二、解题。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这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三、初读课文:读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四、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有密切关系的句子,并解释说明。1、原句: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2、 原句: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世上学问门类众多,人总是各有长短,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
4、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体现了以有道者为师的观点,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3、原句: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习的目的,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扫除了从师学习的思想障碍。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五、研读第1段。重点理解:(1)本段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学者古: 今: 所以 古: 今: 从而古: 今 :(2)本段中的词语活用现象:吾师道也 师, 词用作 词即“ ”吾从而师者 师, 词用作 词即“ ”3、 分析层意: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 、 (前两句)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 (中间三句)择师的标准“ ”在即师在(最后一句)。这一段从正面阐明从师之道,统领全文。(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具体内容的儒家
5、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即下文所说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4、讨论: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任务,哪一项是主要的?本段对“受业”一项未作阐述,这是为什么? 5、做课时作业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 研读第2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中心句:(分论点)这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2、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又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这段文字通过 论证,论证了从师学习
6、的重要性。今之众人 古之圣人 圣益圣,愚益愚 疑问语气为子择师 自身耻师 小学而大遗 肯定语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讽刺语气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又是“士大夫之族”,他的主要批评对象究意是谁?请说明理由。主要的批判对象是 。理由有 :第一, 第二, 4、辨析词句表达的思想内容。师道者不传也久矣 (风尚)吾师道也 (道理)师道之不复 (风尚)惑而不从师 (老师)吾师道也 (学习)师道之不复 (从师)不耻相师 (学习)5、古今异义词辨析。众人古: 今: 小学古: 今: 6、句子解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三课 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