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共26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版高职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共26张PPT 2020 高职 高考 语文 复习 课件 第二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文言文 理解
- 资源描述:
-
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A.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B.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答案】C(例句中的“以”是表目的,“用来”的意思;C项相同;A项是“拿、用”的意思;B项是表承接,“来”;D项“从而”。)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答案
2、】B(例句是“的人”,A.判定语气;B.“的人”;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D.判定语气。)3.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答案】(例句是承接连词,“就”。A.“就”,承接连词;B.“乃,是、就是”;C.连词,“就”,用在对比句中;D.转折连词,“却”。)4.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A.去时里正与裹头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与赢而不助
3、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答案】D(例句语气助词,表疑问。A.“替”;B.连词,“和”;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5.下列加点的“因”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不如因而厚遇之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答案】C(例句“于是、就”。A.“通过”;B.“趁机”;C.“于是、就”;D.“凭借”。)6.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A.赵亦盛设兵以待B.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余
4、与四人拥火以入【答案】B(例句是介词,“把”的意思。A.目的连词,“来”;B.介词,“把”;C.并列连词,“而且”;D.顺承连词,“而”。)7.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为赋新词强说愁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答案】D (例句解释为“对,向”,A.“因为”;B.“是”;C.“为了”;D.“对,向”。)8.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5、为也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A(例子解释:词尾,“的样子”;B.“于之,向他”;C.“哪里”;D.兼词,“于之”在那里。)9.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句: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答案】D(例句是“为什么”。A.怎么;B.什么,宾语;C.什么,定语;D.为什么。)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6、常也【答案】A(A.是“用来的人”,其他项都是“的原因是”。)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A.图穷而匕见B.余闻而愈悲C.庒宗受而藏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D(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来,就”的意思,A、B、C都是一样用法,而D项表递进,“而且”的意思。)1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D.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答案】B(B项“是”“就是”的意思,其他三项是“才”的意思。)13.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119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版高考语文全程刷题训练计划全国通用(PPT版):天天练 6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