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14:第10课 包身工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14:第10课 包身工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14 10
- 资源描述:
-
1、包身工夏衍走近作者夏衍(19001995),作家、剧作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参加日本左翼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创办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选为执委。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20世纪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
2、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等。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课文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状况。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濒临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
3、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文体常识报告文学,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体裁。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点。报告文学不像新闻报道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报告文学又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报告文学还可以吸收小说的描写技巧、戏剧的对话艺术、电影分镜头的叙述方法以及诗歌的跳跃手法等。在新时期,人民文学以醒目的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揭开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第一
4、页。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等。问题导读(1)包身工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发展的原因有三: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栏目链接(2)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