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件9: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件9: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10
- 资源描述:
-
1、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文学家、政治家。作品集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两度为相,进行变法革新,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作者简介“记”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分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 “记”,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文体知识1.记亭台楼阁:2.记游:3.记(事)物: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石钟山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王安石34岁时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本文。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
2、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写作背景褒禅山()庐冢()有碑仆道()窈然()无物以相之()何可胜道()安国平父()华山()bo chnzhngpyo xingshng fhu字词正音第一部分():写褒禅山的来历和登山游赏的过程。第二部分():借游赏经历抒发有关治学的议论。第三部分():补叙同游者的情况。1、2自然段3、4自然段5自然段整体感知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悔课文研读山之_、山之_、山之_、山之_。名寺洞碑1.第一段依次记述了什么?(每格一字)阅读思考2.作者略写前洞,详
3、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为后文的说理议论做铺垫。志力物3.作者认为“求思”需要哪些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一条件?“有志”“尽吾志”4.作者强调如何“求思”方能无悔?5.在第四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 其 传何可胜道也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后洞全文从褒禅山写起,说山,识碑,记游,感事,补记。三个部分,重点在第二部分,即事见理。慧空禅院前洞东行23里翻过一座小山阅读指要作者在记叙记游,议论说理。由“仆碑”上的文字的谬误,阐发“深思慎取”的治学观点。由游后洞的经历,阐发“有志”和“尽吾志”的观点。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文本特点2.文笔简洁,蕴含深意本文语言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本文在结构安排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详写“前洞”概况,略写“后洞”概况;详写游览后洞及“尽吾志”的观点,略写“仆碑”及其引发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