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强化训练课件(共37张PPT).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中考 语文 复习 课件 记叙文 阅读 强化 训练 37 PPT
- 资源描述:
-
1、记叙文重要答题技巧1.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作用):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某种特定的环境(天气、季节);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2.文章题目的作用:点明文章主旨/主题;点明文章线索;点明文章主要事件;设悬念吸引读者;与开头/结尾相照应;双关。3.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主旨;和题目、结尾相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设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奠定文章感情基调。4.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深化主旨;和题目、开头相照应;给读者想象空间,引人深思。5.文中段: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注意分值);推动情节发展
2、,为下文做铺垫;插叙(作用以后讲)。6.插叙的作用:交代了的原因,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做铺垫。7.欲扬先抑:作者想赞扬XX,故意在前文表现出对xx的厌恶。作用: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更有吸引力,更能表现出xx的8.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推动情节发展。9.第一人称的好处:真实、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表达思想感情。10.赏析句子、词语、人物形象、情节作用等。(一)小铁锤先天失明的11岁女孩高雅,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妈妈陪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学校到家368米路程,她要“独自”走15分钟,而她妈妈总是偷偷跟在旁边。过马路时用身体帮她挡着
3、车,迷路时就会假装和她偶遇,但更多时候是让她自己摸索。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浇水过多的花根部更易腐烂而早夭,放不开手的风筝注定飞不高。【答案】过度的呵护不利于孩子成长;过多的管束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解析】审题,区分:含意、作用、理解。2.“儿子”人伍前后判若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注意分点做答案】以前肥胖、懒惰,现在高大、结实、吃苦耐劳;原来性格叛逆,与父母对立,现在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孝顺谦和;之前任性、蛮横,现在明事理,守规矩,关爱他人。入伍前成绩平平得过且过,现在主动学习、努力进取、表现突出、事业有成。【注意】答案必须是对比形
4、式才能体现出“判若两人”。3.“你”和“儿子”都在书信中引用了诗句,请说说他们各自的用意。(4分)【答案】“你”引用竹石意在鼓励儿子要志向坚定,像竹子一样坚韧顽强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儿子”引用诗句石灰吟的目的是向母亲表明自己有接受挑战和磨练的勇气和决心。【解析】竹石的作者郑板桥(清),全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的作者是于谦(明)。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3分)【答案】交代小铁锤的来历和它在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丰富文章内容;为下文写“你”用小铁锤鼓励儿子及儿
5、子之后的变化做铺垫(具体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使“你”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2分)【解析】交代了的原因,丰富文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做铺垫,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先概括插叙内容再答作用)借对打铁过程的描写,说明杂铁块只有经过不断锤炼才能最终成器的道理(深层作用)(1分)。5.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5分)“你”是主人公:小说用大量文字描写“你”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教育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展现出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你”对儿子深沉的爱,塑造了一个“当代母亲”的典型形象。“你”见证了儿子由叛逆、幼稚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你”承受煎熬,学会反思,学会鼓励,实现了自我
6、蜕变,引发读者对母爱的思考。【解析】理由充分即可(写出人物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儿子”是主人公:小说用大量笔墨叙写“儿予”的変化,展现了“儿子”的成长历和蜕变的过程,望造了一个经过磨砺快速成长的独生子女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小说通过“儿子”从青春叛逆到懂事明理的蜕变故事,表现了孩子需要在锤炼磨砺中成长的主题,引发读者对独生子女成长问题的思考。“你”和“儿子”都是主人公:“你”与“儿子”关系的转变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和”儿子”都在“小铁锤”的激励和鼓舞中获得成长,表现了当代家庭中父母和子女都需要经受磨砺才能成长的主题。“你”和“儿子”之间的故事引发读者对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的思考,具有一定
7、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二)想起母亲就想哭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3分)情节“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2.作者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技巧?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4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1分),作者满怀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却在开头故意表现出对母亲的不满(2分);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更有吸引力,更能表现出母亲的慈爱。(1分)3.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一见面,她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通用版)习题课件:第6课 (共3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