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课件 第一 单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资源描述:
-
1、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资料助读自主学习【语言梳理簿】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021浙江卷)曾子曰:“_,任重而道远。_,不亦重乎?”(论语)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已任三、文化常识1.家:古代大夫的家族。2.尧舜: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君主,远古部落联盟的领袖。【文言知识卡】一、通假字1.问知(“_”,通“_”)2.举直错诸枉(“_”,通“_”,_)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_”,通“_”,_)知智错措安排、安置乡向先前担忧、忧虑正直公正的人邪恶的人疏远使站得住爱护别人不合乎礼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1.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译文:_2.富哉言乎!(主谓倒装句)译文:_
2、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能力形成合作探究【疑难探究区】【课文图解】【研讨展示】本文中关于“仁”,共有多少含义?【点拨】一是克己复礼为仁。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恕”为仁。如,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三是“博施于民”“济众”为仁。在孔子看来,如果能够做到“博施于民”“济众”,那么,“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就不仅是“仁”,而且是“圣”了。可见,孔子眼里的“仁”是有层次、有内涵的,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备选要点】1.从“克己复礼为仁”一句中可以知
3、道什么是“仁”吗?【点拨】究竟什么是“仁”呢?“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的本质在于一切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每一个人都要注意克制自己的私欲,用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反过来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克己复礼,视听言动都符合了礼,整个社会也就实现了仁爱,达到了和谐。2.如何认识孔子的“仁”?【点拨】第一,“仁”是一种纯粹与崇高的道德精神。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
4、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推行“仁”的途径一点也不玄妙,只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而已。第二,“仁”是一种消极的伦理原则,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就是“仁”,而“不”则强调“不要”做什么,因此,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伦理原则。第三,“仁”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因为它暗含“己所欲,施于人”,而孔子也明确地将其表达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因此,“仁”升华与提升了人性的内在潜能。3.孔子的“仁”和“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点拨】(1)联系:“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
5、礼”是“仁”的一种外在体现。(2)区别:“仁”是目的,而“礼”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思维升华】有人说,“仁”是很高尚的道德,但施仁的社会已远离我们而去了;有人却认为,“仁”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我们生活中,仍需要“仁”,存在“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点拨】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爱人,用慈善之心去待人接物。仁爱的思想根植于人的本性,所以孔夫子提出的仁爱思想直到今天还是一样让人感觉温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仁的实现,是自我的实现,如同个人的修行,要凭借内在的精神力量才可以完成。【文本自测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颜渊问仁。
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
7、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明确】选B。“诸”,虚词。“病”,此处意为担忧、忧虑。尧舜大概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明确】选A。A项,助词,不译;助词,不译。B项,助词,相当于“呀”;助
8、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递进。D项,连词,相当于“而”;连词,因为。3.下列所给的句子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富哉言乎!A.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B.善哉问也!C.浴乎沂,风乎舞雩。D.其何以行之哉?【明确】选B。例句,主谓倒装句,强调“富”。A项,判断句。B项,主谓倒装句,强调“善”。C项,状语后置。D项,属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以”是介词,意思相当于“用”;“何”表示“什么”,疑问代词,是介词“以”的宾语。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_(2)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
9、能使枉者直”,何谓也?译文:_【明确】(1)我颜回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2)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啊?素养发展文化传承【课内素材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当你想要自己通达的同时,也要让别人通达。而不是推倒别人站稳自己,损害他人发展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彼此,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不自私自利,整个社会才会和谐。【话题延伸】自私自利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38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