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语文:唐诗宋词 9 水龙吟教案(苏教版选修).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高二语文:唐诗宋词 水龙吟教案苏教版选修 2012 语文 唐诗宋词 水龙 教案 苏教版 选修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词。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苏轼这首水龙吟,不仅在咏物方面压倒今古(张炎词源),而且和韵而似原唱(王国维人间词话),其词心词境不惟迥出时人,直使后人难能为继,因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苏轼与章质夫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
2、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 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
3、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 以读代讲 品味词的意境学案导学课前准备课本 学案 课堂笔记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我所知道的苏轼及其诗歌”资料搜集,以诗词为证,说出“我所知道的苏轼”,经典名句要会背诵默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旧书不厌百回读
4、,熟读深思子自知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诵读章质夫的“杨花词”,整体感知大意。词文: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
5、(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本文是一首和词,仔细品评苏轼的这首词,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苏词有哪些新妙之处。1、初始文本,找学生读诗词解决字词障碍2、对比朗读,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3、他们读得怎么样?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低沉、凄凉,声调曲折有致 4、再找一同学起来试读,注意把握词的情感。找同学评价,演示5、教师范读,找同学评价,共同修改。6、一起背诵,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7、自读文本分析本文的意象描写,整体感知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杨花 似花非花,无人惜
6、从教坠 抛家傍路 随风万里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作者借“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离愁。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为什么说“杨花”“似花还似非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就任凭她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
7、。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2为什么“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因为她又“似花”,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所以杨花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她的愁思。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3、结合下面六句分析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六句有三层意思: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