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系列三)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系列三 2021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第四 单元 11 中国建筑 特征 系列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1.结合具体的建筑物,具体理解文中的建筑专业术语。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3.分析文中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学会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技巧。4.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学习目标1.连线作者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建筑学家。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创设清华大学建筑系,对中外古建筑、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面造诣颇深。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主要作品有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营造法式注释等。知人论世2.探寻背景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黔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又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写成了中国建筑史。
3、课前达标3.词语释义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4.词义辨析(1)装饰妆饰同:二者都有增加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之意。异:“装饰”指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妆饰”指打扮或打扮出来的样子。应用 完美的发型、美丽的妆饰,若缺乏魅力,即使配上漂亮的礼服也不过是一尊石膏时装模特儿。近年来,随着装修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装饰的品位也日渐提升,在追求实用功效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自我感受和家居舒适程度。(2)布置 布局同:两者都有“分布”的意思。异:使用范围不同。“布置”指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事
4、物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或对一些活动作出安排。“布局”指全面安排,也指围棋、象棋竞赛中指一局棋的开始阶段布置棋子。应用 老李之所以输得这样惨,是因为一开始只为了抢占“底盘”,不注重棋的整体布局。阳台装修是家居装修的一部分,如果细心布置,阳台也可以变成宜人的小花园。(3)巧夺天工 鬼斧神工同:两者都有“精妙、奇特”的意思。异:使用对象不同。“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人工技艺十分巧妙。“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多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的精巧。应用 在碧玉文化旅游节上,一件件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的获奖作品让不少参观者叹为观止。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汇
5、总了全球最具超现实主义色彩的风景,让人看了赞不绝口,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1.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技说明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提示: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结构板书2.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这个顺序有何特征?
6、提示:文章是按照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具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展开的。其中(三)(四)(五)属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六)(七)(八)(九)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两个特点是从总体的角度说明中国建筑的特点,所以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剖析 以兄弟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亲缘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大系统或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经超过了国家的界限,阐述了中国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的承传关系。文句剖
7、析2.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剖析 梁思成称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为“文法”,意在说明它既贯穿于九大特征之中,又在某些方面有普遍意义,是一种为世代遵循的“法式”,守之能体现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变之则能建造出各具奇妙的独特建筑。“文法”和“词汇”又比喻形象,是梁思成对建筑学理论的“惯例法式”和建筑构件、要素的形象概括,词语使用极为准确,又给人以无比的美感。1.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请概括说明。(不超过20字)提示:指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2.第
8、1518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提示: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确切明了,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讨论探究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提示: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既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20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西专版)习题课件:第六单元检测卷(共5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