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滑县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 滑县 2015 2016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河南省滑县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l3题。道德黄金律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
2、。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词,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
3、“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觉、要求和愿望。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然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
4、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1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3分
5、)A.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B.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C.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D.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2文章阐释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下列阐释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就不要再用这种行为对待对方。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不要把自己感到厌恶的东西,再加到别人身上,让别人来承受。C.“自私”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不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D.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3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B在新时期,必须确立和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D.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继承与弘扬。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柳世隆,字彦
7、绪,河东解人也。世隆少有风器。伯父元景,宋大明中为尚书令,独赏爱之,异于诸子。言于孝武帝,得召见。帝谓元景曰:“卿昔以虎威之号为随郡,今复以授世隆,使卿门世不绝公也。”元景为景和所杀,世隆以在远得免。泰始初,诸州反叛,世隆以门祸获申,事由明帝,乃据郡起兵,遣使应朝廷。收合万人,奄至襄阳万山,为孔道存所破,众皆奔散,仅以身免,逃藏民间,事平乃出。还为尚书仪曹郎,明帝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寻为晋熙王安西司马。时世祖为长吏,与世隆相遇甚欢。是时朝廷疑惮沈攸之,密为之防,府州器械,皆有素蓄。世祖将下都,刘怀珍白太祖曰:“夏口是兵冲要地,宜得其人。”太祖纳之,与世祖书曰:“汝既入朝,当须文物兼资人
8、与汝意合者,委以后事,世隆其人也。”升明元年冬,攸之反。攸之乘轻舸从数百人,先大军下住白螺洲,坐胡床以望其军,有自骄色。既至郢,以郢城弱小不足攻,遣人告世隆曰:“被太后令,当暂还都。卿既相与奉国,想得此意。”世隆使人答曰:“东下之师,久承声问。郢城小镇,自守而已。”攸之将去,世隆遣军于西渚挑战,攸之暴怒,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攻道,顾谓人曰:“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昼夜攻战,世隆随宜拒应,众皆披却。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在朝不干世务,垂帘鼓琴,风韵清远,甚获世誉。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南齐书柳世隆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9、的一项是(3分)A世隆以门祸获申 申:同“伸”,昭雪。B奄至襄阳万山 奄:突然。C与世隆相遇甚欢 遇:遇见。D攸之乘轻舸从数百人 从:使跟随。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B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C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 D以疾逊位改授卫将军不拜转左光禄大夫侍中如故九年卒时年五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隆颇有风度,为人所重。他年轻时就展示出风采气度,伯父对他的宠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儿子;宋孝武帝也把虎威的称号授予
10、了他。 B世隆很讲忠义,文武兼备。泰始初年,诸州反叛,世隆响应宋明帝号令起兵;因为具备文武才能,被太祖推荐给世祖,并委以重任。 C世隆机智勇敢,讲究谋略。沈攸之率领叛军到了郢城,世隆设法激怒骄傲自大的沈攸之,使得他攻打郢城,并随机应变,打败了叛军。 D世隆功成名就,为人称誊。他年轻时就建立了功名,晚年在朝却不参与政务,只是垂帘弹琴,风韵气度清淡致远,他的表现很得世人称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景为景和所杀,世隆以在远得免。(5分) (2)明帝嘉其义心,发诏擢为太子洗马,寻为晋熙王安西司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89题。减
11、字木兰花春怨朱淑真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注:朱淑真(约1135约1180),宋代多产女词人,生于仕宦之家,因与其夫志趣不合,终生抑郁不乐。8开篇连用五个“独”字,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生活状态?(5分)9赏析“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一句的情感寄托。(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下饮黄泉,_。(荀子劝学)(3)子曰:“岁寒, 。 (论语) (4)子曰:“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2、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中国沙漠画第一人黄名芊黄名芊出生三个月时父亲因肺病去世。他的父亲是位绘画爱好者,遗留了一些梅兰竹菊的画作在房间里。也许就是这些艺术品的熏陶,让他从小就爱上了艺术。而他很小就表现出惊人的美术天赋,看到小猫小狗小鸟,他就能用泥巴捏出来,全村的人都赞叹不已。大学毕业后,黄名芊被分配到学校任教。当时学校的老师不多,教学任务很重,但是他要画画的想法一直都在。后来,学校步上正轨,老师也多了,利用从教之余一切时间,包括双休日、寒暑假,黄名芊开始致力于自己的艺术创新。1993年、1997年,黄名芊两次由德方出资在德国举办个人抽象山水画展。
13、展出期间,他去了卡塞尔、法兰克福、汉诺威等许多城市参观游览。“德国的艺术博物馆和各类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色彩缤纷的流派我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但是我认为他们是敢于创造的。”他对记者说,“德国人看我国的山水画,实际个人风格不同,而他们看上去会认为是一个人画的。这也启发我,创新必须与他人拉开距离。”德国流行抽象艺术,黄名芊的抽象水墨画在那里很受欢迎,但回到中国后就不一样了。许多青年很喜欢,但是有些中老年艺术家看了他的画似乎就没什么感觉,有人甚至在背后道出贬义,而普通观众看后似乎很迷惑,可能是看不懂。这引起了黄名芊深深的思考和困惑。一次机缘巧合下,黄名芊终于找到了他今生的艺术归宿大漠山水画。1987年,
14、黄名芊的夫人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工艺美术理论,需要到西部去考察,研究古代雕塑,黄名芊就陪同夫人一起去了西部。来到敦煌,第一次见到了沙漠,接着又去了新疆吐鲁番,看到了更多的沙漠,黄名芊不禁为沙漠的浩瀚壮美所折服,不由爱上了这片金黄大地,一种要把大漠的粗犷美画出来的感受油然而生。但是,大漠分明是一个不易攻克的山水画创作难题。沙漠缺水、少树,缺水少树势必消解山水画的亮点。总之,传统山水画、现代山水画约定俗成的种种活跃审美元素,在面对沙漠构景时,就会产生“无用武之地”的尴尬。难怪古今画家们很自然地回避了这一难见效果的题材。翻开千年中国画史,找不到前贤留下的画沙漠范本,也没有可资借鉴的画沙漠经验文字记载。
15、第一次画沙漠,黄名芊以失败告终。“没画过的可以画,可到底要怎样画呢?”他默默地总结经验:还是看到的沙漠太少,只是在沙漠边缘,没有深入了解沙漠形态,对沙漠的认识不足。“我一定要再去沙漠的深处看看!”1994年,黄名芊第二次来到了沙漠,这次他选择了更加壮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儿的沙漠虽美,可也被称为“死亡之海”。没有向导,黄名芊只能在边缘徘徊;无法深入沙漠腹地,他心中十分焦急。一直等到1996年,沙漠通了公路,他才得以深入沙漠腹地。之后他去各大沙漠考察不下10次,还多次去各地的治沙研究所,拜访沙漠专家。多年扎根沙漠,前五年画一张撕一张,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在大漠里吃了无数风沙,黄名芊终于开创出自己的
16、画法沙漠皴。在被问及如何得到这样神奇的画法时,他说了一句最普通的话:实践出真知,千虑一得。又说,踏遍天涯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黄名芊笔下的沙漠,远看如瀚海波涛,逼真涌动;近看却纹理分明,沙丘上的纹理丝丝缕缕清晰分明。他说这是两个方面的功夫,一是感受素材,一是画法。素材来自他不辞辛苦、甚至出生入死一次次进入茫茫大漠,画法则源自十多年间笔耕不辍、锲而不舍地反复试验。终于他找到用笔墨在表现不同沙漠形态时的恰当技法,即浓墨铺垫连绵的沙丘底部,继而层层向上叠加整个沙丘,画到沙丘顶部时墨已干、水分变少,正好用以表现沙丘顶部的轻盈流动。密匝的墨点是沙垄,也是重墨的沙漠低地;飘逸的点线是沙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32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课件:板块一 专题四 名篇名句默写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