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三单元 9 项脊轩志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第三单元 9项脊轩志 新教材 2020 2021 学年 高中语文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课件 第三 单元 项脊轩志
- 资源描述:
-
1、-1-项脊轩志-2-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归有光,积累相关文言知识。2.熟读课文,把握全文以“喜”“悲”统摄全篇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探究细节描写的精妙,理解“事细而情深”的特点。-3-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晨读篇闻鸡起舞文化典故典故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出处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范晔后汉书宋弘传
2、)-4-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晨读篇闻鸡起舞解读东汉初年,刘秀起用宋弘。刘秀的姐姐守寡,看上了宋弘,刘秀想让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宋弘不卑不亢,婉言谢绝皇帝的美意,因为他没有忘本,愿与糟糠之妻白头偕老。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在贫贱时与友人真心相交,一旦富贵便把友人忘得一干二净?有多少人能做到“苟富贵,勿相忘”?又有多少夫妻,贫贱时“寒窑虽破遮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一旦男方飞黄腾达,便抛妻弃子,做了现实版的“陈世美”,遭到人们唾骂?他们都应向宋弘好好学习。-5-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
3、读篇闻鸡起舞晨读篇闻鸡起舞诵读鉴赏原文寄家人清沈绍姬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别久乍疑前劫事,路歧才得去年书。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6-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晨读篇闻鸡起舞鉴赏运用细节、修辞表达情感这是一首寄托对家人思念之情的七律。诗歌颔联选用两个典型细节,把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交代清楚。颈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前一句用飘飞不定的柳絮来比喻没有着落的恋乡梦,后一句用紧裹的、不舒展的芭蕉叶来比喻内心积郁已久的恋乡之愁。整联形象地写出了长年客居他乡的诗人因思念家人而梦牵神往,但无所着落、无比愁苦的心情。借物抒情尾联借物抒情(以小
4、见大),诗人惦念生长在家园里的红药,即表明惦念故乡、亲人。-7-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归有光(1507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今属上海)。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著有震川先生集。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8-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归有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项脊轩
5、”,固然因其狭小,如在项脊之间,但是他也把“项脊”作为自己的别号(自称“项脊生”),追念先祖归道隆曾经居住在太仓县项脊泾的情感也十分明显。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然而,他幼年丧母,少年科场失利,家庭衰败,中年丧妻,隐痛重重。一生一波三折,35岁才中举人。项脊轩牵系着作者和家族的许多事,它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项脊轩是作者喜悦与悲哀、希望与梦想的见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结,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9-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志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志”作
6、为一种文体,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大都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本文虽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10-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11-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2-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3-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
7、识知识整合-14-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5-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5.特殊句式(1)日过午已昏(省略句)(2)使不上漏(省略句)(3)借书满架(省略句)(4)明月半墙(省略句)(5)垣墙周庭(省略句)(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7)吾儿,久不见若影(省略句和介词结构后置句)(8)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句)(9)鸡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句)-16-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0)家有
8、老妪,尝居于此(介词结构后置句)(11)室西连于中闺(介词结构后置句)(12)其制稍异于前(介词结构后置句)(1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14)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1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判断句)(16)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被动句)-17-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6.文化常识(1)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2)归:古代女子出嫁称为“归”。(3)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4)束发:男孩成童,束发为髻,一般认为是15岁。(5)先大母:去世的祖
9、母。在称谓前加“大”或“太”表示再长一辈。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已去世。“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考”指去世的父亲。-18-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 项脊轩志 喜 悲-19-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与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及对亲人的深切怀念。-20-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
10、对译技法迁移研读活动一品读梳理,理解内容1.文章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项脊轩?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提示时间特点 文本语句手法修葺前狭小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对比手法:修葺前后的对比。以动衬静:以“万籁有声”“小鸟时来啄食”等衬托环境的幽雅寂静破旧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阴暗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修葺后明亮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 借书满架,桂影斑驳安静 万籁有声,庭阶寂寂-21-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2.文章第2段记叙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联起
11、来的?提示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姐姐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问寒问饥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联起来的。3.最后两段是后来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提示这一部分是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欢乐和悲痛的感情。妻“时至轩中”“述诸小妹语”等写得如在眼前,而“今已亭亭如盖矣”感慨尤深,让人落泪。这部分与前一部分虽然写于不同时期,但都是围绕项脊轩写家庭生活琐事,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前后格调一致,情感贯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2-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72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