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第11课《将进酒》 (系列二)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11课将进酒第三单元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新课导读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2、;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解解“读读”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新城道中苏轼诵读:喜的感情:气满声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诵读:爱的感情:气徐声柔
3、登岳阳楼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悲的感情:气沉声缓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惧的感情:气提声凝蜀蜀道道难难将进酒李白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燕歌行 高适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展示韵律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音顿疏密对比。音尾长短对比。音高抑扬对比。音量轻重对比。音速徐疾对比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4、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音顿疏密对比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杜甫五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
5、有情。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杜甫五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五古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居易的七古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音尾长短对比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音高抑扬对比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一般来说,语调高,比较激昂、愉悦、开阔;语调低
6、,比较深沉、忧伤、狭窄。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涯”字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又如,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音量轻重对比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7、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悲切、忧伤、狭窄,音量小悲壮、激昂、开阔,愉快,音量大音速徐疾对比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弹性。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通销万古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快慢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将进酒走入李白:李白字 _,号_。现存诗歌900余首。李白善于向屈原等古典浪漫主义诗人和乐府民歌学习,从中
8、汲取丰富的营养,形成了他所特有的_风格,素有_之称。他的诗歌具有_、_、_的特点。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想象丰富奔放飘逸豪迈瑰丽知人论世仗剑去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辞亲远游(725725)奉诏入京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供奉翰林(742742)奸佞当道奸佞当道赐金返还赐金返还(744744)嵩山与友畅饮做嵩山与友畅饮做将进酒将进酒(752752)第一次漫游第二次漫游 此诗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游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写作背景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qing),请、愿之意,。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
9、同。字音 朝(zho)樽(zn)还(hun)岑(cn)烹(png)馔(zhun)谑(xu)径(jng)裘(qi)课前达标诵读感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
10、/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逐句分析整体把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下,滚滚东去,奔腾至海,永不复还。修辞手法:夸张问题研讨:(1)黄河之水天上来,可以改成“黄河之水山上来”吗?不能,作者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2)搜集“流水”的意象的诗句,简要分析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
11、雄”“流水”意象 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中悲愤的白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修辞手法:比喻、夸张问题研讨: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又想到了什么样的人生?结合诗文简要赏析。明确:人生和江水一样,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短暂的人生,“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极言短暂。悲哀的人生,人生苦短,以年过半百却功业未成,不仅悲苦。(李白的悲不同于李煜柔婉的悲,李白的悲悲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79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