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专题查缺补漏练习题:诗歌鉴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高考 语文 专题 补漏 练习题 诗歌 鉴赏
- 资源描述:
-
1、 海淀区查漏补缺练习题 2011.5一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1)“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2)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少年游 早行 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
2、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的开篇两句写景,与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情感相似,异曲同工。B“啼鸟两三声”句,营造了山径中幽静清雅的气氛,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幽静。C下片前两句,借“霜华重迫驼裘冷”与“心共马蹄轻” 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心情。D下片后三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令路上的青山流水也有了感情,融情于景,读来赏心悦目。(2)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 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3、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襜chn:短衣。夜娖chu:夜里握着。胡(l):装箭的箭筒。金仆姑:箭名。(1)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分)(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分)参考答案1(1)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渔樵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3分)(2)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4分,各2分)2(1) A(分)(2)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分)3(1)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分)(2)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今昔对照,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 七招让你搞定高考卷.ppt
